1.求一所著名的监狱名字,确定答案追加分

2.里根总统是如何处理诺列加对巴尔莱塔的无礼之举的?

3.巴拿马总统的历任总统

4.元首是什么意思?

5.近百年来发生了哪些大规模的战争

求一所著名的监狱名字,确定答案追加分

迪亚斯巴拿马国家队-迪亚斯巴西

加勒比海盗2003年的,刚好到现在六年

故事发生在传说中海盗最活跃的加勒比海(Caribbean Sea)。这片神秘的海域位于北美洲东南部,那里碧海蓝天,阳光明媚,海面水晶般清澈。17世纪的时候,这里更是欧洲大陆的商旅舰队到达美洲的必经之地,所以,当时的海盗活动非常猖獗,不仅攻击过往商人,甚至包括英国皇家舰队。

英俊迷人的杰克·史派罗(约翰尼·德普饰),是活跃在加勒比海上的年青海盗,拥有属于自己的"黑珍珠号"海盗船。对他来说,最惬意的生活就是驾驶着“黑珍珠”在加勒比海上游荡,自由自在的打劫过往船只。但不幸的是,这悠闲洒脱的日子到底还是结束了——他遭到了自己的大副巴伯萨的背叛,不仅自己珍爱的"黑珍珠号"海盗船被巴伯萨偷走,自己也被遗弃在荒岛。

统领着一群海盗的巴伯萨(杰弗里·拉什 饰)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坏蛋,他不但打劫财物,还把船上的所有人都斩尽杀绝,不留活口。过往船只经过加勒比海时都胆战心惊,最怕遇上巴伯萨一伙。抢劫了杰克的"黑珍珠号"海盗船后,巴伯萨更加猖狂,在加勒比海上横行霸道,一时成为整个加勒比海的霸主。

随着自己的势力日渐强大,巴伯萨妄想长生不的贪婪野心也在不断膨胀。他企图解开传说中阿兹特克魔咒金币的秘密使自己获得永生,却想不到反而遭到了邪恶的诅咒--每当月圆之夜,巴伯萨和其他“黑珍珠号”上的船员都会变成骷髅,而且终身禁欲,不能享受性和美食,甚至不能正常的走路。

变成了不骷髅的巴伯萨,率领着“黑珍珠”号在加勒比海上更加肆无忌弹。一次,他们把船开进了皇家港并袭击了小镇,还了总督的女儿伊莉莎白·斯旺(凯拉·奈特莉饰)——因为这个女孩的脖子上佩带着一枚神秘金币。和伊莉莎白青梅竹马的铁匠学徒威尔·特纳(奥兰多·布鲁姆饰),眼看自己心爱的女孩被海盗抓走,悲愤不已。恰巧的是,曾经身为"黑珍珠号"海盗船船长的杰克·史派罗,也由于自己的海盗身份被关进了这个海边小城的监狱。

铁匠威尔想方设法救出了狱中的杰克,接着,两人偷来英国皇家舰队最快的"拦截号"军舰。威尔为了救回深爱的女孩伊莉莎白,杰克为了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黑珍珠号”,驾驶着"拦截号"军舰迅速向"黑珍珠"追去。

海盗们以为佩带着神秘金币的伊莉莎白可以帮助他们解开身上的神秘咒语,并想用她的鲜血来施用巫术。就在千钧一发之际,铁匠威尔和海盗杰克驾驶着军舰赶了上来,在他们身后,还有因被偷走军舰而穷追不舍的皇家军官诺灵顿。于是,海盗们扯起"骷髅旗",杰克拔出手枪和剑,威尔挥起一把大刀,诺灵顿指挥手下端起长枪,一场壮烈的人鬼大战就此拉开……

幕后制作:

关于筹备

拍摄《加勒比海盗》的创意其实源于同名迪斯尼主题公园。当迪斯尼**公司真正准备拍摄本片时,所有人都认为好莱坞金牌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是担当重任的最佳人选,而布鲁克海默正好想要拍摄一部海盗片,双方的想法不谋而合。

“从小我就喜欢海盗**,”布鲁克海默说,“《The Black Pirate》、《船长血》和《金银岛》都是我喜欢的**,时至今日这些海盗片的魅力一如往昔,我想我们可以加入一些活力元素以迎合当代观众的口味。”

布鲁克海默找来了《怪物史莱克》的编剧特德·艾里奥特(Ted Elliott)和特里·罗西奥(Terry Rossio),两人在影片故事中融入了引人入胜的超自然元素,而且在影片拍摄过程中,两人在片场自始至终全程陪同。其实早在完成1992年的《阿拉丁》之后,艾里奥特和罗西奥就想创作一部海盗片剧本,但当时没有**公司对这个想法感兴趣,两人的构思由此酝酿了整整10年。

剧本就位之后,布鲁克海默开始物色影片导演。“我很早就认识戈尔·维宾斯基,看过他的一些作品之后觉得他很有天赋,几年前我就打算找他合作,但有人捷足先登,维宾斯基接拍了《捕鼠记》,”布鲁克海默回忆说。维宾斯基接着说:“在后来的几年间,我们一直在商谈合作的项目,因为我特别喜欢布鲁克海默的**,每次我都会拿着苞米花兴致勃勃的陶醉在他的影片里。”

布鲁克海默对维宾斯基在开拍《美版午夜凶铃》之前就签约本片感到非常幸运:“这部影片非常适合他,我们鼓励维宾斯基尽量发挥自己的幽默感和叙事技巧,因为片中具有超自然元素,所以可以运用大量特效。他的热情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

尽管《加勒比海盗》讲述的是一个奇幻故事,但主创人员对相关历史背景不敢有丝毫马虎,制片方特地请来了德高望重的历史学家彼得·特维斯特(Peter Twist)作顾问。特维斯特对十六至二十世纪的历史颇有研究,他向剧组的各个部门传授相关历史知识,从当时的风俗、着装的细节,到日常生活、航海和军事状况等等。特维斯特说:“海盗是在公海违法犯罪的人,所以‘海盗’是一个很宽泛的术语,只要是在开放水域偷窃和破坏财物的行为就可以界定为海盗。最初的海盗是个体行为,随意而并没受过训练,后来海盗行为逐渐复杂起来。比如在战争期间,政府特许一些人去袭击敌方的海运,然后再和水手们分享所得,当时这种行为是合法的。很多船主和水手认准了这种生存之道,战争结束后依然照此行事,也就成了海盗。虽然片中的海盗并没有真实的人物原型,却将很多真实海盗的所作所为集于一身。”

加勒比海的小岛是海盗们的理想之地,因为有源源不断的运送财宝和货物的商船从此经过。不过海盗宝藏向来只是传言,事实上无证可查。从史料记载中可以发现,典型的海盗在洗劫财物之后会尽情挥霍,根本不可能有所剩余。

影片并没有指定特定的时期,但主创人员为了让故事具有一个大概的时代轮廓,从而选择了1720至1750年之间,当时正值海盗鼎盛时期的尾声。

为了让影片看上去更加真实可信,所有扮演海盗和英国海军的演员都要接受数周的训练,制片方请来了特技协调人乔治·马歇尔·鲁格(George Marshall Ruge)、剑术大师罗伯特·安德森(Robert Anderson)及其弟子马克·艾维(Mark Ivie)指导训练。鲁格是在《佐罗的面具》中结识罗伯特·安德森的:“罗伯特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剑术大师,当他抵达洛衫矶时,所有武打设计已经基本完成,但安德森已经在这个行业中工作了50年,我认为他会赋予演员更多的技巧,这是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虽然当代剑术同在体育比赛中看到的一样,需要很高的技巧和精准的动作,与**中出现的打斗场面大相径庭,但不论在银幕内外,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功,比如如何持剑、如何进攻和防守等等,这些正是安德色所要传授的内容。而且在训练过程中,所有受训者使用的都是铝剑,以防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安德森说:"击剑就如同对话,是在用剑锋来交谈,而且每个人的风格都有所不同,如果我让剑的语言同剧本的情节相一致,那么我就成功了。”

关于拍摄

可以说影片的拍摄过程是打破常规的,因为在剧本完成前,剧组就开始设计和搭建布景,并着手物色合适的外景地。导演维宾斯基已经提前制作出了情节串连图板,并和制作设计师布莱恩·莫里斯(Brian Morris)及几位编剧一道交换想法。维宾斯基找来之前与他合作《危险情人》的摄影师达瑞兹·沃斯基(Dariusz Wolski)为本片掌镜。对沃斯基来说,海上外景的拍摄是富有挑战的,因为在陆地上,白天的外景可以根据光线做出调整,而在海上,船只只会朝着一个方向航行,由此为取景角度造成了不小的局限。在莫里斯揣摩那个年代的绘画作品以获取设计来源的同时,维宾斯基和沃斯基也在研读大量早期的海盗片和一些探险题材的经典影片,希望从中有所借鉴。

片中最重要的布景是巴伯萨藏匿财宝的洞穴,在迪斯尼**公司最大的2号摄影棚搭建,1997年同样由布鲁克海默制作的《绝世天劫》也曾在此拍摄,后来该摄影棚被扩建,非常适合打造洞穴中错综复杂的水道和怪石嶙峋的地势。制片方雇用了100名工匠耗费了5个月时间才搭建成这个布景,注水30万加仑用去了3、4天时间,最后的装修又花费了3周。

布景师拉里·迪亚斯(Larry Dias)带领团队对相关历史背景进行了大量研究,希望既能忠于史实,又能和影片风格保持一致。维宾斯基要求藏宝洞中到处都是黄金,他一再强调海盗不是艺术品收藏家,而是地地道道的财迷,只对表面价值感兴趣。迪亚斯的制作团队将几百立方英尺的石头染成金色,并收集了几百码长的假珍珠。另外,迪亚斯还特地找到两家仿制古币的公司,定制了将近100万枚西班牙钱币。

作为海盗片,海盗船自然是重要道具。影片中共出现了三只船,包括英国海军的双桅帆船“拦截者”号和帝国的第一艘战船“无畏”号,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黑珍珠”号。众所周知,幸存至今的18世纪船只在世界上可谓凤毛麟角,制片方最初曾认为不得不重新建造,直到航海顾问马特·欧康诺(Matt O'Connor)找出一个非常适合的替代品。欧康诺同在西雅图的同事取得了联系,劝说他去说服他的董事会,同意将归Grace Harbor Historical Seaport Authority所有的“华盛顿夫人”号借给制片方,成为片中的“拦截者”号。

据该机构的执行懂事鲍尔顿说,“华盛顿夫人”号是1789年发现太平洋西北岸的第一艘美国船的复制品,该型帆船操控简单、提速快,与“拦截者”号的特点非常相近。制片方不但要将“华盛顿夫人”号改装成“拦截者”号的模样,还要让帆船具有远洋航海的能力,因为它要从华盛顿赶到长岛和加勒比海,整个航程长达4500海里。

12月2日,“华盛顿夫人”号离开长岛,向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进发,在墨西哥的阿尔普尔科第一次停靠补充给养,然后沿着巴拿马运河继续航行,强烈的信风和恶劣的气候让航行异常艰难,以至三角帆的下桁完全折断,“华盛顿夫人”号不得不就近停靠在哥伦比亚的喀他赫纳港进行维修。后来,“华盛顿夫人”号的船员们也出现在影片中。

片中的“无畏”号是根据当年英军舰队中常胜战船“胜利”号建造的,在长岛码头中的一艘浮式驳船上打造完成,雇用了150名工匠,花费了三个半月的时间,船身长170英尺,宽34英尺,使用了近4万磅钢材和1千平方英尺帆布。

片中“黑珍珠”号耗时三个月建成,有关的场景一部分在摄影棚拍摄,一部分在水上由拖船拖带完成。

剧组于2002年11月赴洛衫矶的圣佩德罗港拍摄,其中部分激烈的海战场景在南湾的摄影棚中拍摄,后来的一些则在加勒比海上完成。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对两位主演约翰尼·德普和凯拉·奈特利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在"黑珍珠"号伸出甲板的窄木板上的拍摄,木板距海面15英尺高,两位演员在上面站了将近三天,没使用替身,没有任何保护设施。凯拉·奈特利回忆说:“那个木板只有跳水板大小,站在上面只有风声水声,稍有动作就会上下颤动,我被吓呆了。”这位勇敢的女演员最终还是战胜了恐惧,亲自完成了包括跳海在内的所有惊险镜头。

花絮介绍:

·片中海盗在月圆之夜变成骷髅的画面是由工业光魔精心设计而成,这些骷髅形象并不只是简单的电脑特效,制作团队将演员们身体的扫描数据输入电脑,以让每个骷髅形象都符合人物的外形和动作特点。

·为了能将海盗角色演得生动形象,约翰尼·德普请牙医为自己镶上了4颗金牙,一颗14K金,一颗18K金,一颗22K金,最后一颗用的是白金。

·2002年10月,影片剧组使用的摄影棚意外失火,虽然没有人员受伤,但经济损失高达35万美元。

·由于本片非常成功,迪斯尼乐园和迪斯尼世界相继更新了相关景点。

·本片是迪斯尼**公司在美国第一部被定级为PG-13的**。

·为了拍摄最后一段场景,凯拉·奈特利不得不戴上彩色隐形眼镜,奈特利抱怨说眼镜让她感到眩晕,刚刚拍毕便抛到一边。

·在完成一段加勒比海小岛的夜景拍摄后,凯拉·奈特利所乘的小船在返回途中触礁沉没。为了防止类似险情再次发生,制片方决定将剩余的夜景改在摄影棚中拍摄

里根总统是如何处理诺列加对巴尔莱塔的无礼之举的?

美国大为恼火,终于迫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且理波因德克斯特于1985年底飞往巴拿马处理此事。波因德克斯特回国后向罗纳德·里根汇报说,尽管诺列加在驱赶美国信任的巴尔莱塔这件事上做得不妥当,但是美国不能抛弃诺列加,因为诺列加的参谋长迪亚斯是托里霍斯的表弟,具有反美情绪。如果诺列加下台,迪亚斯势必接任国防军司令,这对美国就更不利了。罗纳德·里根只好作罢。

巴拿马总统的历任总统

1、曼努埃尔·阿马多尔·格雷罗(Manuel Amador Guerrero)1904年2月20日—1908年10月1日 巴拿马保守党

2、何塞·多明戈·德·奥瓦尔迪亚(José Domingo de Obaldía)1908年10月1日—1910年3月1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代总统 卡洛斯·安东尼奥·蒙多萨(Carlos Antonio Mendoza)1910年3月1日—1910年10月1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代总统 费德里科·波伊德(Federico Boyd)1910年10月1日—1910年10月5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代总统 帕布洛·阿罗塞梅纳(Pablo Arosemena)1910年10月5日—1912年10月1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3、贝利萨里奥·波拉斯·巴拉霍纳(Belisario Porras Barahona)1912年10月1日—1916年10月1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4、拉蒙·马克西米连诺·巴尔德斯(Ramón Maximiliano Valdés)1916年10月1日—1918年6月3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代总统 西罗·路易斯·乌里奥拉(Ciro Luis Urriola)1918年6月3日—1918年10月1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代总统 佩德罗·安东尼奥·迪亚斯(Pedro Antonio Díaz)1918年10月1日—1918年10月12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5、贝利萨里奥·波拉斯·巴拉霍纳(Belisario Porras Barahona)1918年10月12日—1920年1月30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代总统 埃内斯托·蒂斯德尔·勒费夫雷(Ernesto Tisdel Lefevre)1920年1月30日—1920年10月1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6、贝利萨里奥·波拉斯·巴拉霍纳(Belisario Porras Barahona)1920年10月1日—1924年10月1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7、罗多尔弗·希亚里·罗伯勒斯(Rodolfo Chiari)1924年10月1日—1928年10月1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8、弗朗西斯科·哈莫迪奥·阿罗塞梅纳(Florencio Harmodio Arosemena)1928年10月1日—1931年1月3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代总统 哈莫迪奥·阿里亚斯·马德里德(Harmodio Arias Madrid)1931年1月3日—1931年1月16日 无党派

9、里卡多·华金·阿尔法罗·霍瓦内(Ricardo Joaquín Alfaro Jované)1931年1月16日—1932年9月20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10、哈莫迪奥·阿里亚斯·马德里德(Harmodio Arias Madrid)1932年6月5日—1936年10月1日 巴拿马民族革命党

11、胡安·德莫斯特内斯·阿罗塞梅纳(Juan Demóstenes Arosemena)1936年10月1日—1939年12月16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代总统 埃塞基埃尔·费尔南德斯·胡安(Ezequiel Fernández)1939年12月16日—1939年12月18日 巴拿马民族革命党

代总统 奥古斯都·萨姆埃尔·博伊德·巴里切诺(Augusto Samuel Boyd)1939年12月18日—1940年10月1日 巴拿马民族革命党

12、阿努尔福·阿里亚斯·马德里(Arnulfo Arias)1940年10月1日—1941年10月9日 巴拿马民族革命党

13、里卡多·阿道尔弗·德拉瓜迪亚·阿朗戈(Ricardo Adolfo de la Guardia Arango)1941年10月9日—1945年6月15日 无党派巴拿马民族革命党

临时总统 恩里克·阿道尔弗·希门尼斯(Enrique Adolfo Jiménez)1945年6月15日—1948年8月7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14、多明戈·迪亚斯·阿罗塞梅纳(Domingo Díaz Arosemena)1948年8月7日—1949年7月28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15、丹尼尔·查尼斯·平松(Daniel Chanis Pinzón)1949年7月28日—1949年11月20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16、罗贝托·弗兰西斯科·奇亚里·雷蒙(Roberto Francisco Chiari Remón)1949年11月20日—1949年11月24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17、阿努尔福·阿里亚斯·马德里(Arnulfo Arias)1949年11月24日—1951年5月9日 巴拿马主义党

18、阿尔西维亚德斯·阿罗塞梅纳(Alcibíades Arosemena)1951年5月9日—1952年10月1日 巴拿马真正革命党

19、何塞·安东尼奥·雷蒙·坎特罗(José Antonio Remón Cantera)1952年10月1日—1955年1月2日 巴拿马全国爱国联盟

20、何塞·拉蒙·基萨多(José Ramón Guizado)1955年1月2日—1955年3月29日 巴拿马全国爱国联盟

21、里卡多·阿里亚斯·埃斯皮诺萨(Ricardo Arias)1955年3月29日—1956年10月1日 巴拿马全国爱国联盟

22、埃内斯托·德拉瓜迪亚·纳瓦罗(Ernesto de la Guardia)1956年10月1日—1960年10月1日 巴拿马全国爱国联盟

23、罗贝托·弗兰西斯科·奇亚里·雷蒙(Roberto Francisco Chiari Remón)1960年10月1日—1964年10月1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24、马科·奥雷略·罗夫莱斯·门德斯(Marco Aurelio Robles)1964年10月1日—1968年10月1日 巴拿马民族自由党

25、阿努尔福·阿里亚斯·马德里(Arnulfo Arias)1968年10月1日—1968年10月11日 巴拿马主义党

26、何塞·马里亚·皮尼利亚·法夫雷加(José María Pinilla Fábrega)/波尔·乌鲁蒂亚·帕里利亚(Bolívar Urrutia Parrilla)1968年10月12日—1969年12月18日 军人

27、德梅特里奥·巴西略·拉卡斯·巴哈斯(Demetrio B. Lakas)1969年12月19日—1978年10月11日 无党派

28、阿里斯蒂德·罗约·桑切斯(Aristides Royo)1978年10月11日—1982年7月31日 巴拿马民主革命党

29、里卡多·德·拉·埃斯普列利亚·托拉尔(Ricardo de la Espriella)1982年7月31日—1984年2月13日 巴拿马民主革命党

30、豪尔赫·伊留埃卡(Jorge Illueca)1984年2月13日—1984年10月11日 无党派

31、尼古拉斯·阿尔迪托·巴尔莱塔(Nicolás Ardito Barletta Vallarino)1984年10月11日—1985年9月28日 巴拿马民主革命党

代总统 埃里克·阿图罗·德尔瓦列(Eric Arturo Delvalle)1985年9月28日—1988年2月26日 巴拿马共和国党

代总统 曼努埃尔·索利斯·帕尔马(Manuel Solís Palma)1988年2月26日—1989年9月1日 巴拿马民主革命党

临时总统 弗兰西斯科·安东尼奥·罗德里格斯·波卡达(Francisco Rodríguez)1989年9月1日—1989年12月20日 巴拿马民主革命党

32、吉列尔莫·恩达拉·加利马尼(Guillermo Endara)1989年12月20日—1994年9月1日 巴拿马主义党

33、埃斯内托·佩雷斯·巴利亚达雷斯(Ernesto Pérez Balladares)1994年9月1日—1999年9月1日 巴拿马民主革命党

34、米雷娅·莫斯科索·德格鲁韦尔(Mireya Moscoso)1999年9月1日—2004年9月1日 巴拿马主义党

35、马丁·托里霍斯(Martín Torrijos)2004年9月1日—2009年7月1日 巴拿马民主革命党

36、里卡多·马蒂内利(Ricardo Martinelli)2009年7月1日—2014年7月1日 巴拿马民族变革

37、胡安·卡洛斯·巴雷拉(Juan Carlos Varela)2014年7月1日—今 奥马尔·埃弗拉·托里霍斯·埃雷拉(Brigadier General Omar Torrijos)1968年10月11日-1981年7月31日

弗洛伦西奥·弗洛雷斯·尔(Florencio Flores Aguilar)1981年7月31日-1982年3月3日

鲁本·达里奥·帕雷德斯·德尔里奥(Rubén Darío Paredes)1982年3月3日-1983年8月12日

曼努埃尔·安东尼奥·诺列加(Manuel Antonio Noriega Moreno)1983年8月12日-1989年12月20日

元首是什么意思?

元首是对国家做高***的称呼,是国家在形式或实质上对外对内的最高代表人,在国际的体系结构中居于首脑的地位。

元首是国家、联邦,联盟中的最高代表,是国家的象征,能够履行权利和宪法的义务行为,自古以来,元首不论是总统、执政官还是君主等,都会身兼行政首长,是行政权力的体现者。

扩展资料

世界各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与外长

北美洲国家

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督:罗德尼·威廉斯(Rodney Errey Lawrence Williams)2014年8月14日—今

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加斯顿·布朗(Gaston Alfonso Browne)2014年6月13日—今

安提瓜和巴布达外交、移民和国际贸易部长:保罗·格林(Paul Chet Greene)2018年3月21日—今

巴巴多斯总督:桑德拉·梅森(Sandra Prunella Mason)2018年1月8日—今

巴巴多斯总理:米娅·莫特莉(Mia Amor Mottley)2018年5月25日—今

巴巴多斯外交和外贸部长:杰罗姆·沃尔科特(Jerome Walcott)2018年5月27日—今

巴哈马总督:科尼利厄斯·阿尔文·史密斯(Cornelius Alvin Smith)2019年6月28日—今

巴哈马总理:休伯特·亚历山大·明尼斯(Hubert Alexander Minnis)2017年5月11日—今

巴哈马外交与移民部长:达伦·亨菲尔德(Darren Henfield)2017年5月15日—今

巴拿马总统:劳伦蒂诺·科尔蒂索(Laurentino Cortizo Cohen)2019年7月1日—今

巴拿马外长:亚历杭德罗·费雷尔(Alejandro Ferrer)2019年7月1日—今

伯利兹总督:科尔维尔·诺马·扬(Colville Norma Young)1993年11月17日—今

伯利兹总理:迪安·奥利弗·巴罗(Dean Oliver Barrow)2008年2月8日—今

伯利兹总检察长兼外交部长:威尔弗雷德·埃尔林顿(Wilfred Elrington)2008年2月12日—今

多米尼加总统:达尼洛·梅迪纳(Danilo Medina Sánchez)2012年8月16日—今

多米尼加外长:米格尔·巴尔加斯·马尔多纳多(Miguel Vargas Maldonado)2016年8月16日—今

多米尼克总统:查尔斯·安杰洛·萨瓦林(Charles Angelo Savarin)2013年10月2日—今

多米尼克总理:罗斯福·斯凯里特(Roosevelt Skerrit)2004年1月8日—今

多米尼加外交与加共体事务部长:肯尼思·达鲁(Kenneth Darroux)2019年12月17日—今

哥斯达黎加总统:卡洛斯·阿尔瓦拉多(Carlos Alvarado Quesada)2018年5月8日—今?[30]?

哥斯达黎加外交和宗教事务部长:曼努埃尔·本图拉·罗夫莱斯(Manuel Ventura Robles)2019年1月8日—今

格林纳达总督:塞茜尔·拉格雷纳德(Cécile La Grenade)2013年5月7日—今

格林纳达总理:基思·米切尔(Keith Claudius Mitchell)2013年2月20日—今

格林纳达外交和劳工部长:彼得·查尔斯·戴维(Peter Charles David)2018年3月25日—今

古巴: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Miguel Dias Cannel)2018年4月19日—今

古巴总理:曼努埃尔·马雷罗·克鲁斯(Manuel Marrero Cruz)2019年12月21日—今

古巴外长:布鲁诺·爱德华多·罗德里格斯·帕里利亚(Bruno Eduardo Rodriguez Parrilla)2009年3月2日—今

海地总统:若弗内尔·莫伊兹(Jovenel Moise)2017年2月7日—今

海地总理:约瑟夫·茹特(Joseph Joute)2020年3月4日—今

海地外交和宗教事务部长:博奇·埃德蒙(Bocchit Edmond)2018年9月17日—今

洪都拉斯总统:胡安·奥兰多·埃尔南德斯(Juan Orlando Hernández)2014年1月27日—今

洪都拉斯外长:利桑德罗·罗萨莱斯·巴内加斯(Lisandro Rosales Banegas)2019年7月23日—今

加拿大总督:朱莉·帕耶特(Julie Payette)2017年10月2日—今

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Justin Pierre Trudeau)2015年11月4日—今

加拿大外长:商鹏飞(Fran?ois-Philippe Champagne)2019年11月20日—今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2017年1月20日—今

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Michael Richard Pompeo)2018年4月26日—今

墨西哥总统:安德烈斯·曼努埃尔·洛佩斯·奥夫拉多尔(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2018年12月1日—今

墨西哥外长:马塞洛·埃布拉德·卡绍冯(Marcelo Luis Ebrard Casaubón)2018年12月1日—今

尼加拉瓜总统:丹尼尔·奥尔特加·萨韦德拉(Daniel Ortega Saavedra)2007年1月10日—今

尼加拉瓜外长:丹尼斯·蒙卡达(Denis Ronaldo Moncada Colindres)2017年1月11日—今

萨尔瓦多总统:纳伊布·阿曼多·布克尔·奥特斯(Nayib Armando Bukele Ortez)2019年6月1日—今?[31]?

萨尔瓦多外长:亚历杭德拉·希尔(Alexandra Hill Tinoco)2019年6月1日—今

圣基茨和尼维斯总督:塞缪尔·韦茅斯·塔普利·西顿(Samuel Weymouth Tapley Seaton)2015年5月19日—今

圣基茨和尼维斯总理:蒂莫西·哈里斯(Timothy Sylvester Harris)2015年2月18日—今

圣基茨和尼维斯外长:马克·布兰特利(Mark Brantley)2015年2月22日—今

圣卢西亚总督:伊曼纽尔·内维尔·塞纳克(Emmanuel Neville Cenac)2018年1月12日—今

圣卢西亚总理兼财政、经济、就业、外交和公众事务部长:艾伦·沙塔内(Allen Chastanet)2016年6月7日—今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总督:苏珊·迪莉斯(Susan Dilys Dougan)2019年8月1日—今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总理:拉尔夫·冈萨维斯(Ralph Everard Gonsalves)2001年3月28日—今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副总理兼外交外贸部长:路易斯·斯特拉克(Louis Straker)2015年12月14日—今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统:葆拉-梅·威克斯(Paula-MaeWeekes)2018年3月19日—今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基思·克里斯托弗·罗利(Keith Christopher Rowley)2015年9月9日—今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外交兼加共体部长:丹尼斯·摩西(Dennis Moses)2015年9月11日—今

危地马拉总统:亚历杭德罗·贾马太(Alejandro Eduardo Giammattei Falla)2020年1月14日—今?[32]?

危地马拉外长:卡洛斯·劳尔·莫拉莱斯(Carlos Raúl Morales)2014年9月18日—今

牙买加总督:帕特里克·林顿·艾伦(Patrick Linton Allen)2009年2月26日—今

牙买加总理:安德鲁·霍尔尼斯(Andrew Michael Holness)2016年3月3日—今

牙买加外交和外贸部长:卡米纳·约翰逊·史密斯(Kamina Johnson Smith)2016年3月7日—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各国元首

近百年来发生了哪些大规模的战争

大中型战争主要有一战1914-1918,

二战1939-1945,朝鲜战争1950-1953,

越南战争,

印巴战争

两伊战争

中东战争(从48年第一次到80年第五次),

阿富汗战争(79-89),

马岛战争(82年)

还有海湾战争

具体的如下:

1900-1901 八国联军之役 又称庚子拳变。清政府策动义和团进行排外活动,引发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战争

1903-1906 第二次西藏战争 不列颠入侵西藏的战争

1904-1905 日俄战争 日本与俄罗斯争夺满洲和大韩的战争

1905-1906 第三次坡尼战争 尼德兰敉平坡尼布吉斯人和望加锡人抵抗的战争

1906 第四次巴厘战争 尼德兰征服巴厘岛上巴东、塔巴南等国的战争

1906-1910 义兵运动 大韩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起事

1910-1917 墨西哥革命 墨西哥人反对迪亚斯独裁统治的革命及其后的内战

1911-1912 意土战争 又称的黎波里战争。意大利从奥斯曼夺取的黎波里地区的战争

1911-1929 第一次抗意战争 昔兰尼加地区塞努西教团政权反抗意大利入侵的战争

1912-1913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巴尔干同盟脱离奥斯曼控制的战争

1912-1915 孔特斯塔多* 巴西南部孔特斯塔多异端教派领袖若昂.马利亚发动的起事

1913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巴尔干各国反对保加利亚的战争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盟国集团(其后改称中欧强国)与协约国集团(其后改称盟国)间之战争

1915-1916 护国运动 中国南方军阀蔡锷等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战争

1917-1918 第一次护法运动 中华革命党反对北洋政府的运动

1917-1921 吉朗起事 波斯森林军与革命民主联盟在吉朗地区的起事

1918-1922 苏维埃国内战争 俄罗斯(苏维埃政府)肃清白卫军和击退盟国干涉的战争

1918-1933 巴斯马奇运动 中亚之巴斯马奇封建武装联合白卫军反抗苏维埃政权引发的内战

1919 第三次英阿战争 阿富汗争取脱离不列颠的战争

1919 第一次武装干涉 盟国策动西伯利亚进攻俄罗斯(苏维埃政府)的战争,为苏维埃国内战争的一部分

1919-1920 第二次武装干涉 盟国策动高加索地区白卫军进攻俄罗斯(苏维埃政府)的战争,为苏维埃国内战争的一部分

1919-1922 基马尔革命 奥斯曼军官基马尔反对盟国占领军的民族解放运动

1919-1922 第二次希土战争 希腊在盟国支持下入侵奥斯曼的战争

1920 直皖战争 中国直系和奉系军阀联合反对皖系军阀的战争

1920 粤桂战争 中国广东军阀陈炯明与桂系军阀争夺广州的战争

1920 第三次武装干涉 盟国策动克里米亚白卫军进攻俄罗斯(苏维埃政府)的战争,为苏维埃国内战争的一部分

1920-1921 苏波战争 盟国策动波兰进攻俄罗斯的战争,为苏维埃国内战争的一部分

1920-1922 第二次护法运动 中华革命党反对北洋政府的运动

1921-1926 里夫部落起事 西属摩洛哥里夫地区12个部落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起事

1922 第一次直奉战争 中国直系军阀击败奉系军阀,独掌北洋政府的战争

1924 第二次直奉战争 中国奉系、皖系军阀种国民军联合推翻直系军阀的战争

1925-1926 反奉战争 中国奉系将领郭松龄联合国民军首领冯玉祥反对奉系首领张作霖的战争

1925-1927 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 巴西起事军普列斯特斯纵队转战各地的战事

1926-1927 护宪战争 尼加拉瓜自由党反对保守党的战争

1926-1928 北伐战争 中国(国民政府)讨伐北洋军阀的战争

1926-1933 桑地诺运动 尼加拉瓜军官桑地诺反抗美国入侵的战争

1929 蒋桂战争 中国国民政府主席与桂系军阀的战争

1929 中原大战 中国国民政府主席与反蒋派的战争

1930-1933 萨耶.山起事 缅甸咖龙会首领萨耶.山发动的反不列颠起事

1931-1932 九.一八事变 又称沈阳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战争

1927-1937 第一次国共内战 中国***反对国民政府的起事

1932 一.二八事变 又称上海事变。日本进攻中国上海的战事

1932 制宪派战争 巴西制宪派反对总统瓦加斯的起事

1932-1935 查科战争 又称格兰.查科战争,亦译作大厦谷战争。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争夺北查科地区的战争

1935-1941 第三次埃意战争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其后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36-1939 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右翼军人佛朗哥推翻人民阵线政府的战争

1937-1945 抗日战争 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其后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 盟国反对轴心国侵略的战争

1939-1940 苏芬战争 又称冬战。芬兰与苏联的战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40 法兰西战役 德意志军征服法兰西的战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40-1941 不列颠战役 德意志空袭不列颠的战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40-1943 北非战役 盟国与轴心国争夺北非的战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40-1941 泰法战争 泰国侵占法属印度***之老挝、柬埔寨部分领土的战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41 十三天战争 不列颠推翻伊拉克首相盖拉尼的战争

1941-1944 续战 芬兰入侵苏联的战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41-1945 太平洋战争 盟国与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战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41-1945 德苏战争 又称苏联卫国战争。苏联抵抗轴心国军侵略的战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46-1949 第二次国共内战 中国***推翻国民政府的战争

1946-1949 希腊内战 希腊***反对王朝政府的战争

1946-1954 第一次印度***战争 又称第一次越南战争。[北]越南反抗法兰西的战争

1946-1958 暴力时期 哥伦比亚保守党和军人罗哈斯.皮尼利亚高压统治引发的国内起事

1947 第一次警卫行动 尼德兰企图恢复在东印度群岛统治的战争

1947-1949 第一次印巴战争 又称克什米尔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争夺查谟和克什米尔的战争

1948-1949 第二次警卫行动 尼德兰企图恢复在东印度群岛统治的战争

1948-1949 第一次以阿战争 又称第一次中东战争或巴勒斯坦战争。阿拉伯各国反对以色列建国的战争

1950-1953 朝鲜战争 又称大韩战争。[北]朝鲜入侵[南]韩引发的战争

1950-1955 第一次老挝内战 老挝左、右派间的内战

1952-1956 茅茅运动 肯尼亚部落反对不列颠统治的起事

1954-1962 阿尔及利亚民族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争取脱离法兰西的起事

1955-1972 第一次苏丹内战 [东]苏丹南部反对中央政府的内战

1956-1957 第二次以阿战争 又称第二次中东战争或苏伊士运河战争。不列颠、法兰西、以色列入侵埃及的战争

1956-1959 古巴革命 古巴各左派革命组织推翻总统巴蒂斯塔的革命

1960-1965 [东]刚果内战 [东]刚果的地方分裂活动和左、右派间之内战

1960-1975 第二次老挝内战 老挝人民党反对右派政府的战争,其后成为第二次印度***战争的一部分

1960-1996 危地马拉内战 危地马拉游击队发动的起事

1961-1975 第二次印度***战争 又称第二次越南战争。美国支持[南]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右派政府镇压左翼游击队的战争

1961-1965 特种战争 美国支持[南]越南政府镇压左翼游击队的战争,为第二次印度***战争的一部分

1961-1975 安哥拉民族 安哥拉人民争取脱离葡萄牙的战争

1961-1997 尼加拉瓜内战 尼加拉瓜之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反对索摩查家族独裁统治及其后右翼游击队反对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政府的内战

1962-1970 [北]也门内战 [北]也门共和政府与保王派之间的内战

1964 第一次欧加登战争 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争夺欧加登地区的战争

1965 多米尼加共和国内战 多米尼加共和国左、右翼间之内战

1965-1966 第二次印巴战争 印度与巴基斯坦争夺克什米尔的战争

1965-1970 比夫拉战争 又称尼日利亚内战。尼日利亚东区和中西区脱离中央政府引发的战争

1965-1973 局部战争 美国派军至[南]越南镇压左翼游击队的战争

1966-1990 乍得内战 乍得民族解放阵线推翻总统托姆巴巴耶的起事及其后起事军各派间之内战

1966- 哥伦比亚内战 哥伦比亚各派游击队的起事

1967 第三次以阿战争 又称第三次中东战争或六.五战争。以色列侵略多个阿拉伯国家的战争

1969 足球战争 又称百时战争。洪都拉斯与萨尔瓦多因移民问题引发的战争

1970-1975 第一次柬埔寨战争 高棉劳动党反对美国和右派政府的战争,为第二次印度***战争的一部分

1970-1992 萨尔瓦多内战 萨尔瓦多游击队发动的起事

1971-1972 第三次印巴战争 印度支持孟加拉脱离巴基斯坦引发的战争

1973 第四次以阿战争 又称第四次中东战争或十月战争。埃及与叙利亚联合进攻以色列的战争

1975-1990 黎巴嫩内战 黎巴嫩基督徒与穆斯林(其后加上外国占领军)之间的内战

1975-1992 莫桑比克内战 莫桑比克全国抵抗运动反对解放阵线政府的战争

1975-2002 安哥拉内战 民族解放阵线和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反对人民解放运动政府的战争

1976-1991 西撒哈拉战争 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反对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占领的战争

1977-1978 第二次欧加登战争 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争夺欧加登地区的战争

1978 以色列第一次入侵黎巴嫩 以色列入侵并占领黎巴嫩南部的战事

1978-1993 第三次印度***战争 又称第二次柬埔寨战争。越南入侵柬埔寨的战争

1979 中越战争 中国与越南因边境纠纷引发的战争

1979-1989 苏阿战争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

1979- 乌干达内战 乌干达全国解放阵线反对总统阿明的起事及其后的派系斗争

1980-1988 两伊战争 伊朗与伊拉克因领土争端引发的战争

1982-2000 以色列第二次入侵黎巴嫩 又称黎巴嫩战争、第五次以阿战争或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黎巴嫩南部、驱逐巴勒斯坦游击队的战事

1982- 索马里内战 索马里反对总统西亚德的内战及其后的军阀混战

1983-2005 第二次苏丹内战 [东]苏丹南部反对中央政府的内战

1988-1994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 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争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战争

1989-1991 埃塞俄比亚内战 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发动的起事

1989-2001 阿富汗内战 阿富汗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内战

1989- 利比里亚内战 利比里亚全国爱国阵线反对总统多伊的起事及其后全国爱国阵线的派系斗争

1990-1991 海湾战争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的战争

1990-1994 卢旺达内战 卢旺达爱国阵线夺取政权的战争

1991 斯洛文尼亚战争 斯洛文尼亚与南斯拉夫的战争

1991-1992 克罗地亚战争 克罗地亚与南斯拉夫的战争

1991-1993 格鲁吉亚内战 格鲁吉亚人民反对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的战争

1991-2002 塞拉利昂内战 塞拉利昂革命联合阵线发动的起事

1992-1996 波斯尼亚战争 波斯尼亚境内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族之间的内战

1992- 塔吉克斯坦内战 塔吉克斯坦反对派的起事

1992- 阿尔及利亚内战 阿尔及利亚***拯救阵线发动的起事

1994 也门南北战争 也门社会党割据南方引发的战争

1994-1996 第一次车臣战争 俄罗斯镇压车臣独立运动的战争

1994- 恰帕斯农民起事 墨西哥恰帕斯州农民的起事

1998-1999 科索沃战争 南斯拉夫镇压科索沃独立运动的战争

1998-2000 几内亚.比绍内战 几内亚.比绍军人马内发动的起事

1998- 第一次非洲大战 [东]刚果民主联盟反对解放民主力量同盟统治,其后引发中、南部非洲多国介入的内战

1999-2000 第二次车臣战争 俄罗斯敉平车臣独立运动的战争

2001 反恐怖主义战争 美国推翻阿富汗政府、清剿恐怖组织盖达的战争

2002- 象牙海岸内战 象牙海岸爱国运动发动起义

2003- 伊拉克战争 美国和不列颠推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