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当年为何往东部扩张,而不去温暖的南部?

2.美叫停核数据共享威胁,俄核武拉上练兵场

3.现总说俄罗斯男女比例失衡有各样的问题,但是苏联时期男女比一样因二战失衡啊,为何对苏联国力影响不大?

4.丘吉尔为什么会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的新敌人是俄罗斯”,为什么主张冷战(搞勒冷战)?!

5.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美国为什么不敢出兵

6.谁能详细谈谈俄罗斯当前的军事思想军事战略

7.俄罗斯的防空体系究竟怎么样?

俄罗斯为什么被动防御_俄罗斯为什么受制裁

俄罗斯在发展未来第4代主战坦克方面,推出的则是按传统主战坦克发展思路发展的新式坦克方案,即仍然以发展新型装甲,如陶瓷装甲、电磁装甲,以及采用新的主动、被动防御相结合的防御方式等,提高其装甲防护能力;发展和采用更先进的发动机,以进一步提高其行走速度和机动性;进一步增大坦克主炮的口径,由120毫米或125毫米增大到140毫米,使其既能发射榴弹、穿甲弹等反坦克炮弹,又能发射较大弹径的反坦克导弹,以增强火力。

俄罗斯当年为何往东部扩张,而不去温暖的南部?

俄乌战局还在持续,自从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以后,俄罗斯对基辅的打击力度,在增强。有新闻报道说,俄罗斯轰炸德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有网友问,这是报复德国队的军事行动吗?当然不是!原因有三:一个是德国大使馆地理位置所致;一个是德国工作人员已经撤离;一个是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警告。

一、德国大使馆的位置靠近基辅权力中心,被波及在所难免

乌克兰方面在打击俄罗斯重要目标的时候,不遗余力。俄罗斯方面警告过乌克兰,克里米亚大桥是不能被打击的,打击之后的后果,可能是乌克兰方面无法承受的。但是,乌克兰方面无视警告,打击了克里米亚大桥(虽然乌克兰方面否认)。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打击力度,在增加。

乌克兰可能觉得自己推进了不少,错误地认为,俄罗斯使用全力了,就如同拳击手使用了重拳。实际上,俄罗斯只是使用了左右勾拳而已。俄罗斯的空天军使用的不多,俄罗斯的导弹使用的不多。俄罗斯一直很克制,因为他们想与乌克兰方面谈判,和平解决问题。

乌克兰方面觉得,此事的根由是克里米亚,所以,必须以克里米亚回归,作为终点。这是俄罗斯方面不能接受的!既然不能和谈,那就继续打。俄罗斯之前受到“特别军事行动”的约束,没有使用重拳,既然乌克兰不好好说话,那就打到他们好好说话。

俄罗斯加大了对基辅的打击力度,轰炸了基辅的能源部门,泽连斯基办公室都听到巨大的爆炸声。而德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就靠近泽连斯基办公室,所以,受到波及,是在所难免的。俄罗斯不是有意针对德国,而是打击基辅的必要措施。基辅方面应该感受到,俄罗斯打击力度的增强。

二、德国使馆的工作人员已经撤离,那里已经是空空如也,打击也无伤大雅

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开展之后,很多使领馆的工作人员,就有序撤离了。他们也知道,战争是残酷的,很有可能出现误伤的状况。在伊拉克战争中有友军误伤的情况,在科索沃战争中,也有误伤的情况。在俄乌战局中,自然也会出现。所以,驻乌克兰的使领馆,采取了撤离行动,这其中就包括德国使领馆的工作人员。

德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已经撤离了,那里只剩下一栋空空如也的建筑物,上面插着德国的国旗。俄罗斯的空天军要是连一栋建筑物都要顾及的话,那么,俄罗斯要顾及的事情,就太多了。之前的“特别军事行动”,就是因为俄罗斯顾忌太多了,才如此被动的。

俄罗斯轰炸基辅的时候,并没有顾忌那么多,只要是基辅的重要部门,就可以轰炸。俄罗斯轰炸的主要目标是能源部门,所以,基辅很多地方,出现了停电、天然气停供的情况,基辅老百姓的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俄罗斯在打击基辅方面,还是比较克制的,没有轰炸泽连斯基办公室。

德国和俄罗斯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虽然“北溪二号”出现了问题,但德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并没有太多变化。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打击,德国虽然反对,但没有提供很多致命性武器,只是提供了防御性武器。德国和俄罗斯之间有很多商业往来,德国也不想闹得太僵,以后没法做生意了。

德国对于大使馆被炸一事,只是表达了震惊,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表示。言外之意,德国心中已经有准备了。俄罗斯轰炸基辅的时候,德国大使馆可能被波及。既然有思想准备了,那就容易解决了。俄罗斯方面没有对此回应,德国也没有制裁措施,这个事情,是在意料之中的,那就没什么可说的。

三、俄罗斯轰炸了德国大使馆,实际上是在敲打乌克兰

俄罗斯加大对乌克兰的打击,是为了告诉乌克兰,基辅不是安全的,泽连斯基不是安全的。要是泽连斯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那么,乌克兰方面会不会重视一下俄罗斯方面的意见呢?俄罗斯自从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就阐述了主张,只要乌克兰方面承诺不加入北约,俄罗斯方面就会撤军,而且是快速有序地撤离。

但是,乌克兰方面偏不,不仅如此,泽连斯基还向北约提出了申请。虽然遭到了拒绝,但也说明泽连斯基并不认可俄罗斯的提议。俄罗斯换将了,换成了“末日大将”。此君上来就说,希望乌克兰方面能够保持中立(不加入北约,也被抵抗俄罗斯),并对俄罗斯友好。

如若不然,后果自负。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打击,实施无差别化。无差别化的意思是,不论军事目标,还是能源目标,都在轰炸之列。哪怕波及到德国大使馆,也在所不惜。此举是为了告诫乌克兰,不要以为基辅有驻外领事馆,俄罗斯就会束手束脚的。

俄罗斯的目标就是,乌克兰方面不要加入北约,或者是乌克兰去军事化。泽连斯基不同意,那么,就别怪俄罗斯不讲情面了。“末日大将”的到来,说明俄罗斯的重拳,要出击了。不知道乌克兰方面,会有什么样的应对之策。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大家留言!

美叫停核数据共享威胁,俄核武拉上练兵场

抵御侵略的方式有很多,而扩张是其中一种,把这个方法用得淋漓尽致是俄罗斯。众所周知,俄罗斯是一个勇猛的热血民族,一直以来,它的战斗力都是非常强的。而这种战斗力不是天生,一蹴而就的,而是来自于他们经年累月的积累。

而战斗力强的一个优势就是,在领土扩张中非常有利。十三世纪之前,俄罗斯还不叫这个名字,是一个很小的国家,甚至都不能称之为国家,很不起眼,更不用说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但现在它的领土面积是全世界最大的,将近2000万平方千米,是加拿大和我国面积的总和。

不管从经济上还是军事上,俄罗斯现在都已经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没人再敢忽视它的存在。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不断升级打怪,他的疯狂让很多国家都恐惧,像一头饿了的狮子,饥不择食,把所有弱小动物都一一吞下。不像其他列强国家,占领后采取的是殖民统治,就是让当地人留下,派人去控制他们,管理他们。而俄罗斯人占有欲极强,每次占领一个地方,都会把当地的一些人赶出去,不从者就会被他们枪杀,彻彻底底占为己有才觉得有安全感。

很多的强大都是因为没有依靠,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俄罗斯是没有保护屏障的一个国家。它的四周既没有山川也没有海洋,所以很容易被外来敌人入侵,比如瑞典等一些国家。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进攻,这是俄罗斯人几千年来所进行的防守方式。虽然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可以防守,但可以通过主动进攻,最大程度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防御能力。

俄罗斯的南方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地理位置和气候都非常优越,而北方则异常严寒,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证。但他们在领土扩张的过程中,很少往南方,而是一直往北方地区开拓,很多人疑惑不解。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遇到困难通常会退缩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做事会尽量选择更好的方法去规避风险。而俄罗斯人也是,在扩张的过程中,他们并不是没有想过往南方,只是一直没有好的条件和优势。他们不往南方扩张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从安全战略方面考虑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这个地方偏北方,地形非常险峻,但对于抵御外敌有很好的优势。一直以来,俄罗斯人选择这个地方,是避免其他国家的攻击。相对于北方,南方的地更平坦,在打仗的时候很容易被攻击,不能很好防守。所以为了安全考虑,他们总是从北方开始扩张,以保护自己国家人民的安全。

第二、军事发展不是很好,没有往南方扩张的有利条件

虽然俄罗斯对南方有很多想法,一直想找机会扩张。但南方比较大的一个国家是乌克兰,不管在当时还是今天,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经济很发达。他们有过10次大规模的战争,就是为了争夺重要的一些地理位置,比如克里米亚等地方。

南方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就是我国,在清政府之前,我国一直都是世界上非常强的一个国家,霸主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很多国家每次试图侵略不久都会被击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是土耳其帝国,它也是非常勇猛强大的一个国家,在200年内,他们不断交战,但俄罗斯败绩累累。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水平的对手,这也导致了他们没能在南方扩张成功,所以战略只能转移到北方。

第三、来自欧洲其他列强国家的压力

二战后,欧洲很多国家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非常发达,实力远远抛下其他国家,战斗力是所向披靡的。后来,他们联合起来,建立了北约,军事上战斗力又大大提高了。一般很少有东方国家能与之相匹敌,而俄罗斯向南方扩张也一直受到他们的牵制。

从862年鲁里克建立王朝以来,从一个没有北京大的小地方到成为全世界最大领土面积的国家,俄罗斯用了1156年。俄罗斯的扩张史从最开始的自我防御慢慢演变成了弱肉强食的游戏。在这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战斗成为了他们的本能反应,早已不需要思考。如今的俄罗斯就像一头张牙舞爪的雄狮,没人再敢小瞧它,更没人敢轻易激怒它。

现总说俄罗斯男女比例失衡有各样的问题,但是苏联时期男女比一样因二战失衡啊,为何对苏联国力影响不大?

美叫停核数据共享威胁,俄核武拉上练兵场。

2023年3月,白俄罗斯方面宣布:部署战术核武器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等于说,卢卡申科做好了迎接俄战术核武器进驻本国的准备。在这样的局面下,也意味着欧洲核冲突风险在升级,作为反制,美国叫停了核数据共享,威胁普京。

称此举是为了反制俄罗斯暂停《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谈判,这次俄方同样没有示弱,俄总统普京直接把核武器拉上练兵场,告诉北约阵营,俄罗斯的核弹可不是花架子。

实际上,这并非是俄罗斯主动挑事,要让欧洲核冲突风险升级。要知道,在俄乌冲突,乃至整个乌克兰危机出现期间,俄方其实都是保持克制的。如果不是忍无可忍,普京不会下令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

以及要把战术核武器进驻到白俄罗斯,而且,关于将战术核武器前沿部署,也是卢卡申科率先提出的请求。毕竟俄乌冲突不仅让西欧与北欧国家没有安全感,白俄罗斯处于冲突第一线,自然也面临巨大风险。

2022年,波兰就曾要求美国把战术核武器进驻到本国境内,从而对俄罗斯形成威慑能力。波兰不仅要战术核武器,甚至还计划让美国战略轰炸机长期进驻本国空军基地。

而且,乌波两国还组成同盟,看来这个国家已经做好了介入俄乌冲突的准备。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虽然也提升了军事同盟关系,同时还有成建制的俄军进入白俄罗斯。但是,俄白两国依然保持的是防御姿态,目的是避免把白俄罗斯给卷入这场危机当中。

普京同意将战术核武器前沿部署,说明俄方也不能保证白俄罗斯的安全,即使北约不对卢卡申科下手,也很难保证泽连斯基到时候不会狗急跳墙。而且,波罗的海三国以及北欧国家都在蠢蠢欲动,还组建了联合空军,等于说,白俄罗斯已经处于三面包围之下。所以,卢卡申科认为只有俄罗斯战术核武器进驻,才能够真正威慑西方。

迫使它们不敢越过雷池一步,面对这种情况,美国也做出了针对性的选择,拒绝同俄方共享核数据。等于说,美国不管是起飞战略轰炸机前往俄附近,还是进行洲际导弹试射,包括自己手中有多少战略武器,美国都不会向俄方提前透露。

美俄两国是世界上拥有核弹头数量最多的国家,大量的核弹头虽然维持了两国强大的战略威慑能力,但其实也让双方面临巨大军费开支压力。

每年光维护这些核武库,就需要一大笔军费开支,所以双方的核裁军谈判一直在进行。然而,受这次俄乌冲突影响,普京单方面暂停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谈判。美国能把责任都归咎到俄方头上吗?

要知道,俄方退出谈判,可是美国一手逼的,同时也是美方率先退出反导条约、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如果不是把普京逼到角落,俄方断然不会拒绝新削减战略武器谈判。

过去普京一直在被动防御,但这次不同了,同意将战术核武器进驻到白俄罗斯,等于直接将了美国一军。拜登虽然希望利用俄乌冲突来牵制俄罗斯,但绝不希望这场冲突蔓延,甚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而且,欧洲盟友面临核战争威胁,美国的这把核保护伞,究竟能够撑起北约的安全吗?很显然,普京这次也是在逼着拜登做出让步,明眼人都知道,一旦核战争爆发,美国只会自保,而不会去救援盟友。

丘吉尔为什么会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的新敌人是俄罗斯”,为什么主张冷战(搞勒冷战)?!

现在的俄罗斯也是男女比例失调,所以很多俄罗斯女孩喜欢嫁给外国男人。这不单单是收到二战的影响,还是因为收到当地气候的影响。俄罗斯地处北方,气候较冷,据科学研究显示,较冷的地方生女孩的几率比较大,所以,每年出生的女婴数量是要比男婴数多的,长久下去,就产生了失调。

其实男女比例失衡对苏联影响还是有的,特别是在冷战初期,50 60 年代时。当时因为二战刚打完,国内男丁损失大,导致了国内出现兵员不足大的情况。当时的美苏两国基本上每个国家都维持了将近1000万的正规军。要是苏联男丁多以些,也许就不会在冷战初期处于被动地防御态势了。

俄罗斯联邦(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语:Russian Federation),简称“俄罗斯”(俄:Россия,英:Russia)[1]?。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国旗为白、蓝、红三色旗。国徽主体为双头鹰图案。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由194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7.7%。?[1]?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并建立俄罗斯帝国。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吞并欧亚多个国家,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俄国。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冷战期间苏联成为世界超级大国,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2]?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最大加盟国俄罗斯正式独立,继承苏联的大部分军事力量。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俄罗斯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其军工实力雄厚,特别是高等教育、航空航天技术,居世界前列。俄罗斯还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除此以外,俄罗斯还是金砖国家之一。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美国为什么不敢出兵

1楼写了这么多居然没有回答楼主一句...混积分的.

2楼观点其实是错误的.丘吉尔这句话没有说错,不存在问题.的确苏联历来是资本主义的头号大敌,但是丘吉尔在战争结束前夕把苏联说成敌人,就不得不加一个新字没有了这个新字,那意思就是你丘吉尔从来就是把苏联当成敌人,那么还虚伪的和苏联联盟对抗德国,明摆利用完了过河拆桥.这样全世界会怎么看英国.事实是没有改变,但是你直白的说出来就是小人了.

现在来回答楼主的两个问题.

之所以在战争结束前夕说这样的话,是为了提醒议会和美国等盟友: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防止被胜利冲昏了头的美国和苏联分一杯羹.而战争后期,丘吉尔已然预见到了东欧会在战后成为苏联势力范围,这样严重的损害了英国在欧洲的利益,和德国是差不多的.所以资本主义国家的任务是消灭法西斯势力,然后再消灭社会主义.

但是为什么不发动战争而搞冷战呢?那是因为战后各国忙于恢复经济,再无余力对苏联这样的大国开战,而战后的苏联在军事和工业上都已经超越了英国,和美国平起平坐,英国自然不敢贸然进攻,否则英国可能会在辛苦抵抗了德国之后,反被苏联征服.

苏联不单是社会主义,而且还是俄罗斯.这有什么关系呢?多研究历史,就可以知道俄罗斯历来被欧洲鄙视的.俄罗斯本来就是在亚洲土地上崛起的,通过吞并西方土地,最后版图在东欧露出一个小头,就自称是欧洲国家而非亚洲国家.主宰着世界进程的欧洲自然不会承认,所以一直看不起俄罗斯,认为俄罗斯是亚洲的野蛮国家,还要冒充自己人.到了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在俄罗斯崛起,俄罗斯终于从名义上成为了欧洲的敌人.而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水火不容的原因,唉这个是应该人人必备的,楼主多看书籍就可以理解到的,焦点集中在了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上.社会主义的理

除了制度上的敌对,冷战期间还通过和政治扶持和压缩苏俄战略空间等手段打击对手.

由于东欧已经是苏联势力范围,英国传统的大陆政策被苏联打破,英国在战后变成二流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难以与苏联抗衡.所以英国极力加强和美国的联盟,并且诱试美国承诺在欧洲继续驻军,将美国力量拉入于苏联的冲突中.其次,允许西德建立军队,并且将西德拉进北约.英国在反对苏联中其实显得有些卑鄙下流.首先想和美国签定石油协议,明着告诉美国可以在中东建立势力.然后由于国内经济困难,停止了对土耳其和希腊的军事援助,但是在此之前不忘记告诉美国,英国的援助将要停止,美国必须进来补这个缺,以达到让美国和苏联抗衡的目的.而经济手段,其实英国没有能力采取什么经济手段,因为社会主义国家清一色的贫困,英国堵住了地中海,美国再封锁了中国海域,那么社会主义国家的出海口基本完了.

东欧巨变和中美建立外交,改变了世界格局,再度步入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局面,但是身为资本主义的俄罗斯依然受到欧美的压迫.1993年欧盟成立,欧盟成立的目的除了共同发展经济和文化融合之类的漂亮话外,还有两个重要目的:1、抵制美国力量.2、排挤俄罗斯.苏联的解体让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松了一口气,当这个最大的敌人消失后,这些列强的子孙就开始了历来的勾心斗角.欧盟不甘心美国这个盟友独霸世界,也不希望俄罗斯称霸欧洲.欧洲之所以支持美国在中东建立势力,是要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缩减到最小,最后俄罗斯在西边已无利益,被迫转向东边.

其实说不上根本性的变化,因为俄罗斯历来被欧洲排挤.而俄罗斯也历来有着称霸欧洲的野心.所以波兰部署导弹防御,见很正常了.

没错.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世界霸主.而俄罗斯自阶梯后的目标就是恢复解体前的国际地位和军事实力,至今俄罗斯军事实力已经保持在了前苏联的80%,成为了挑战美国霸权的最大敌人,受到美国的挑衅更不必说,最出名的是美国飞机掠过俄罗斯的航母,或者是什么战舰我忘了书上看到的.而阿富汗被纳入美国势力范围,而波兰也希望通过美国的提携,成为中东欧的大国,这实际上就标明了俄罗斯不能西进,一旦西进,就只能表明和美国宣战,这样等于扼杀了俄罗斯在欧洲的战略空间.而在亚洲美国也不让俄罗斯好过,韩国、日本的崛起,乍看之下好象是为压制中国准备的,其实压制对象还包括俄罗斯.西边从来都是俄罗斯偏重地区,东边相对落后,一旦俄美战争爆发,美国可以通过韩国和日本从东方进军,绕过西方俄罗斯密集的防守,直接进入俄罗斯后方.这样就让俄罗斯的防御弹性缩小,在战时就不得不在东边部署大量军队,以防止美国进攻.要改变如此被动的局面,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就是和中国结成军事同盟.中国不但底处俄罗斯东南方,而且和俄罗斯国土有大面积的接触,俄罗斯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中国没美国征服,这样以来,俄罗斯南方就露空出一大片防御空白,美国直接从中国北部出兵,就可以到达俄罗斯中部,切断俄罗斯东西联系,最要命的是中国疆土辽阔,你实在猜不准会在哪个地方出兵.所以俄中合作越来越多,一来俄罗斯得依靠中国的稳定来巩固自己在东边的防御,二来是中国依靠和俄罗斯的合作,取得了新的生存空间,和新的武力威慑.所以中俄是美国在亚洲的军事竞争对手,一旦美国入侵中国,俄罗斯将不得不参战.其实反观中国也一样,俄罗斯亲了美的话,那么中国北方也就露出了一大片防御空白.但是中俄并未结盟,原因是自古我们就是敌对的,迫于形式而团结在一起,美国一旦消失,中国对俄罗斯而言将无利用价值,当然,假设日本也没有再强大.到时,中俄冲突会一下子裸露出来.于是这个世界变成了多方鼎立.小国战争不断,但大国间就似乎很平静,虽然谁都想对方一夜间死掉

谁能详细谈谈俄罗斯当前的军事思想军事战略

因为乌克兰不是北约成员国,北约没有义务帮助乌克兰,美国和英国见证乌克兰用苏联的5000枚核武器遗产换取俄罗斯不侵掠乌克兰,美国和英国也保证保护乌克兰安全,结果俄罗斯出尔反尔,英国美国肯定要出面的。

其实乌克兰政府已经请求北约介入了,北约介入是合法的,但是碍于俄罗斯的核武器,不敢和俄罗斯起冲突。俄罗斯的核武器全都搭载在弹道导弹上,北约反导系统根本不能防御俄罗斯核武器。一旦起冲突,俄罗斯常规武器根本不能和北约相提并论,一直在吃苏联老本的俄罗斯,怎么可能跟信息化精确打击的北约比。把俄罗斯逼急了,核武器炸全世界,所以北约不敢介入。

还有一旦开战,如果是常规战,不是美国和俄罗斯打。都是媒体洗脑的。

开战的话,当时2014年,北约28成员共,加上乌克兰,俄罗斯那头只有一个独联体成员白俄罗斯,中亚4国(土库曼斯坦中立了)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左右逢源,根本不靠谱,亚美尼亚地理位置根本出不来,剩下的独联体全部倒向西方了。

等于说是北约28成员国(现在是29成员国),北约,北约,北约,加上乌克兰29个国家,和俄白联盟开战,根本不是所谓的美国和俄罗斯打。

还有经济制裁,根本不是美国制裁俄罗斯,美国就没有和俄罗斯太多的贸易,制裁什么?

是欧盟制裁,欧盟,欧盟,欧盟。

不就是个天然气吗,欧盟不要,根本不是经济命脉,对于俄罗斯就是重创。

俄罗斯的防空体系究竟怎么样?

对俄罗斯现行军事战略的综合评论

一、 俄罗斯"实现遏制"战略的主要特点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以核威慑为基础,以常规力量为实战手段,灵活地把机动能力强的作战部队(机动部队)和固定部署的作战部队(掩护部队)结合运用的积极防御战略。其核心思想是:在战略指导上,突出战略核力量的威慑作用和常规机动力量的实战作用,遏制和反击来自任何方向的侵略,以维护和保卫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和传统利益;在作战理论上,强调攻防结合,机动作战,一旦威慑失灵发生武装冲突时,在利用一线掩护部队抗击的同时,迅速出动部署在纵深地区的快速机动部队,增援一线部队作战,改变兵力对比,采取各种灵活、积极的作战行动,争取速战速决,随着战争的逐步升级,必要时则动用战略预备队,以实现战争的最终胜利;在军队建设上,保持一支常备不懈的战略核力量的同时,重点突出常规机动力量的建设,建立一支规模适中、装备精良、机动性强、指挥灵活、能可靠维护俄大国地位和传统利益的现代化军队;在战略方针上,以防止和应付局部战争和地区武装冲突为主要目的,实施前轻后重的战略部署,力求建立攻防兼备,能应付各种武装冲突和战争的作战体系。该战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积极性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积极防御战略。它既不同于前苏联时期奉行的"积极进攻"战略,强调进攻是军事行动的基本类型,防御处于辅助和次要的地位;也不同于后苏联时期奉行的"单纯防御战略",把防御作为军事行动的基本类型,而是在坚持战略防御的同时,强调战役和战术行动中的进攻和防御并重、攻防结合、灵活运用,以一种更加务实的态度重新确定防御和进攻在未来战争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俄军认为,"军事学说政治上的防御方针是指该国反对把战争作为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和不准备对任何国家首先发起进攻,而作战方法则是指导战争爆发后所采取的军事行动方法,这是在完全不同情况下起作用的两种因素,因此两者不一定吻合的,战争爆发之后,交战双方都不会在采取何种作战方式上束缚自己的手脚,防御一方在抗击侵略同时也将采取非常坚决的行动,对敌军整个部署纵深实施火力突击,为全歼敌人而实施积极防御,既包括首先向侵略国领土及最重要的军事目标实施突击,也包括打到敌国领土上去,使敌人无法恢复力量和重新进行侵略。""在未来战争的战役和战斗中采取何种作战类型,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应选择最符合业已形成的局面并能夺得主动权和打击侵略者的作战方式和手段,而不应拘泥于某种固定的作战类型。""武装力量的准备应能实施各种类型的军事行动,不论是防御,还是进攻,战争需要什么,陆海军应有针对性地训练什么。"以上表明,俄"现实遏制"战略正式放弃了后苏联时期"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首先动用武力"、"不越过边界"的防御理论,具有更加灵活、动植物的性质。

(二) 核威慑性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所采取的主要军事手段是战略核力量和常规机动力量,前者主要用于威慑,后者则主要用于实战。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治承诺,突出核武器的威慑作用,是俄"现实遏制"战略的重要特征,也是俄全面转入战略防御,在被动中争取主动而对核力量的一种积极战略运用。1994年11月4日,格拉乔夫在俄全军高级指挥员会议上指出:"今天战略核力量仍然是安全的主要保障,是制止可能出现的侵略的主要因素。他在布鲁塞尔会见北约代表时说得更为明确:"今天战略核力量仍然是安全的主要保障,是制止可能出现的侵略的主要因素。他在布鲁塞尔会见北约代表时说得更为明确:"俄罗斯不再把核武器视为一种实施军事行动的手段,而把它作为一种威慑手段。"俄新的军事学说也明确规定:"俄罗斯联邦在核武器领域的政策目标是,通过遏制对俄罗斯联邦及其盟国发动侵略来消除核战争的危险。"目前,俄罗斯核威慑思想已与美国的核威慑战略在本质上趋于一致,所不同的是俄罗斯在现阶段重视核武器的威慑作用,在更大的程度上把核武器作为遏制对俄及独联体国家发动战争的主要手段。1994年,俄著名军事理论家加列耶夫大将在接受《红星报》编辑部采访时强调指出,为了贯彻核威慑思想,当前不仅要研究制度核威慑理论,而且必须改变整个核计划体系和军队的训练方针,侧重打核威慑条件下的常规战争。

(三) 经济性所谓"经济性"是指在确保国家军事安全的前提下,平时最大限度地缩小常备军规模,确保预备役力量,争取以较小的经济代价谋求合理的安全效能,这是俄制定"现实遏制"战略的基本着眼点。俄罗斯认为,随着冷战体制的解体,搞军备竞赛花费巨额资金供养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目前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范围,已由应付世界规模战争转变为应付国内危机和周边的地区冲突,因此,俄罗斯保持大规模常备军的必要性减少了。此外,由于俄财政困难,军队满员率下降,俄要保持大规模常备军也有困难。俄空降兵司令波德科尔津在回答俄通社记者提出关于俄为何组建以空降兵为核心的机动部队时,曾明确提出:"像俄这样一个领土如此广阔的国家,应当拥有一支500-600万人的军队,但是我们不能允许自己如此'奢侈',于是,建立空降兵部队应成为机动力量的主干"。基于上述认识,俄从开始组建本国武装力量时就已明确了裁裁兵力的方式。这一兵力裁减方式在"现实遏制"战略中体现为:常备军以能对付目前具有威胁的地区冲突为限度,只保留掩护部队和机动部队,若发生为此不能对付的事态,则采取动员设备役的办法应付。为此,俄目前在裁减常备军规模的同时,为了防备事态的发展,正努力加强预备役力量。俄1993年2月通过了《俄联邦兵役义务与服役法》,同年6月通过了《俄联邦预备役公民军事集训条例》,为了确保预备役力量,俄正在修订有关法律。

(四) 联盟性联盟战略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俄罗斯为分化敌视营垒,避免两线作战,建立缓冲地业,争取喘息时间而采取的一贯做法。在俄罗斯军事战略发展史上曾有过许多枞横捭阖的战例。沙俄时期,伊凡四世在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的"立沃尼亚战争"中,在东、南、西三面树敌的情况下,采取先东后西,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从而最终避免了两线作战。叶卡特琳娜二世在发动争战之前,总要进行充分的外交活动,以建立联盟,并分化和孤立敌人。俄国推行联盟战略,建立缓冲地带最成功的行动是二次大战后在欧洲建立了军事联盟集团--华沙条约组织。当前,俄"现实遏制"战略也同样高度重视建立军事聪明和缓冲地带。

苏联解体,统一的军事体系、统一的防御区、统一的军事战略空间已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独联体各国的防御能力明显下降,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俄军认为,"俄罗斯的安全和独联体各成员的安全密不可分","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防御要在集体防御、统一指挥下,通过独联体各成员国之间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保障",为确保俄罗斯自身的安全与稳定,"不需要尼古拉一世时期的那种牢固的警戒线,需要的牢固的睦邻和相互关系,但这种关系不能建立在经济或军事的软弱上,而应建立在与大国身份和能力相称的力量上。"俄前总参谋长科列斯尼科夫也强调指出,独联体各国不应只是俄罗斯与其它国家的缓冲国,而应成为俄的军事联盟。当前俄罗斯推行联盟战略,建立缓冲地带的主要做法是,将独联体国家方为其传统势力范围,一方面普遍与各主权国家签署军事合作协议,积极谋求建立以俄为主导的集体安全体系;另一方面俄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诸手段,加强与重点方向国家的军事合作,谋求长期驻军并建立军事基地。目前,在中亚地区,俄罗斯与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四国签署了组建联合防御部队,以俄军为主保卫塔阿边界和控制塔吉克局势的协定;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共同保卫土珂边界和土伊边界的协定,进一步强化了中亚地区的集体安全体系。在高加索地区,俄罗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左右着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局势,迫使阿重返独联体大家庭,迫使格成为独联体的新成员,加以条约的形式确定了在格的军事存在。在摩尔多瓦,俄罗斯向德涅斯待河没岸派驻了维持和平部队,基本控制了该地区的局势。俄推行联盟战略的最终目的的,建立以俄罗斯为盟主、类似北约的军事联盟集体安全体系。

综上所述,俄"现实遏制"战略,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根据新的地缘政治态势和现代战争的特点而重新确立的一种积极防御战略。它既受传统观点的影响,也有新颖之处;既渗透历史的经验,又体现着现实的要求,集"积极性""核威慑性"、"经济性"、"联盟性"于一体,较原苏联军事战略具有更加灵活、务实的特点。

二、 俄"现实遏制"战略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俄"现实遏制"战略是在华约解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的情况下,俄罗斯接管原苏军的基础上制定的,有着特定的国内国际背景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原因。

(一) 服从国家战略的需要军事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战略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战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于国内所面临的经济形势,不得不退出美苏全球争霸舞台,重新制定国家战略。这里的关键是俄罗斯已经不是具备原苏联经济实力的基础。据西方国家统计,1975年原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约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7%;1987年其国民生产总值约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64%;而1992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占美国的34%,到了1995年,进一步下降到17%。所以,早在1992年初,叶利钦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布什时就公开地承认,俄罗斯已经是一个"不正常的大国",俄罗斯"应从新的现实出发,放弃以往超级大国的外交政策,放弃世界救世主的思想,放弃与美国竞争的战略,不再追求与美国平起平坐"。当然,叶利钦的这番话,有今天来看,显然有他政治和外交上的考虑。但是,他也基本上道出了俄罗斯国家战略的核心思想,即在俄罗斯目前国内政治、经济、军事都极为困难的过渡时期,俄罗斯暂时放弃与美国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重点搞好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以图今后东山再起。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放弃了原苏联那种咄咄逼人,全面扩张的传统做法,而把军事战略的目标,确定在维护大国地位,确保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边境安全这一基点上。

(二) 对40年"冷战"反思的结果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遏制性的防御战略,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核威慑和常规力量的实践,来遏制侵略,防止战争,从而确保其国家战略的实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俄"现实遏制"战略有是战争性的战略,它的本意不是为了战争而战争,而是为了防止战争。这和原苏联时期"要和平就要战争"、"只有战争才能实现和平"的传统思想截然不同。那么,在40年"冷战"后的今天,俄罗斯的军事思想、军事政策,为何会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呢?这和美苏40年"冷战"的教训是分不开的。今天,苏联为何从一个超级大国,最后落到崩溃瓦解呢?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前苏联军备负担过重。据俄国人自己统计,战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苏联电子工业的绝大部分,机器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的1/3,冶金工业的1/5,以及化工产品和能源的1/6,都用在了国防。除此之外,还由于苏联长期以军事力量为主要手段,积极向外扩张,使苏联在国际上又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据西方统计,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苏联每年为越南花费35亿美元,为古巴和尼加拉瓜提供60亿美元,为安哥拉、莫桑比克和埃赛俄比亚支援30多亿美元,仅为这6个国家,苏联每天就要消耗3500多万美元。俄国人称,苏联在阿富汗的这场战争,像一根稻草压垮了苏联这头骆驼的背。所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当局在总结"冷战"历史教训时,得出两条结论:一是现代战争不能轻易打;二是穷兵黩武,过度地发展军备将给国家经济造成严重的恶果。正是基于这些教训,苏联解体后,俄政府为了摆脱国内经济困难,不得进一步减少军费开支,压缩军工生产,裁减军队员额。正如俄外交部长普里马科夫所讲,在指望大力加快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同时,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合理地安排国家生产开支和国防军费开支。

(三) 适应俄安全环境的变化安全环境是俄罗斯制定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依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 地缘政治环境严重恶化。这一点在俄罗斯的欧洲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俄罗斯先后先去了纵深约2000多公里的战略掩护地带。在俄罗斯西部主要战略方向,俄罗斯的战略边界,已经从原东、西德的边界,向东后退了1500多公里,直接退到原苏联的战略腹地--斯摩棱斯克城下,俄罗斯的战略重心门户洞开,完全暴露在外。在西南和西北两个战略方向,不仅俄罗斯对欧洲的两个重要海洋方向--黑海和波罗的海同时受阻,而且其陆地的西翼--南高加索和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也相继丢失,使其西部主要战略方向失去了重要的依托。由此可见,俄罗斯的心脏地区很容易遭受外来的入侵。1996年4月,俄罗斯为何要不惜血本,免去白俄罗斯欠它的一切经济债务,与白俄罗斯搞统一?当然,双方各有各的考虑,但是俄罗斯更多地还是从地缘政治来考虑。所谓地缘政治,简而言之,是指在国际政治中,从地理环境角度来分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在俄罗斯的历史上,东欧是西方列强入侵俄罗斯的基地。从中世纪条顿骑士的入侵,到近年拿破仑对俄战争,和德意志帝国的两次入侵,都是从这里直取莫斯科。1812年,拿破仑军队在攻下斯摩棱斯克城以后,不到一个半月就占领了莫斯科。历史学家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军在1941年7月攻克斯摩棱斯克后,如果当时不临时改变其作战计划,不把其主力部队调向列宁格勒和基辅,而继续攻打莫斯科,那么莫斯科很有可能被攻下来,苏德战争的历史将改写。要知道,从斯摩棱斯克到莫斯科只有400多公里。从这里可以看出,白俄罗斯从地缘政治上讲对俄罗斯太重要了。

2. 原苏联的国防战略体系遭到结构性破坏。苏联解体后,不仅原苏军被所在国瓜分掉,而且最关键的是原苏联多年经营起来的统一的战略预警系统、统一的战略防空系统、统一的战区指挥体系和统一的国防工业体系等,都由于苏联的解体而被割裂开,遭到了结构性的破坏。而在俄联邦境内,一直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国防战略体系。因此,俄国人在军事安全上始终有一种危机感。

3. 原苏联地区战乱直接威胁俄安全。俄罗斯总参军事战略研究中心最近报道,在原苏联地区的领土争端高达200多处,而且自1992年以来就领土和民族问题已发生了20多场武装冲突和70多次争端。俄罗斯著名军事历史学家佐洛塔廖夫教授曾预测,在原苏联地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可能要发生80~85起武装冲突,而且在这些冲突出,将有50万军人战死疆场,800多万居民可能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总而言之,当前俄罗斯所面临的安全环境,比原苏联时期显得更为复杂、严峻。俄外长普里马科夫明确指出,俄罗斯所面临的安全环境,迫使我"不得不重新考虑全部防御构想,不得不改组武装力量,调整军事部署,修改作战计划。"(四) 顺应军事革命的潮流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的形成,与当今正在兴起的这场军事革命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早在80年代初,俄国人就预见到这场军事革命即将到来。当时,苏军总参谋长奥尔加科夫明确指出:"先进的非核技术的出现,正在引起一次新的军事革命。"海湾战争使俄国人更加确信,"军事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俄军认为,海湾战争已具有核后时代战争的一些特征,特别是当今信息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已经使军事思想实现了完全不同于核时代的一次质的飞跃,包括从战争观、建军理论到作战思想等。所以,苏联解体后,俄军在重视发展高技术兵器的同时,结合海湾战争不断地探索由军事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军事理论上的重大变革。西方军事专家曾分析指出,当今的军事革命和海湾战争的实践,从一个侧面为俄军改变传统的军事理论提供了现实的依据。这也是俄"现实遏制"战略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俄罗斯的"现实遏制"战略,有以下几个着眼点:一是尽快摆脱俄内外交困的局面,改善俄罗斯的安全环境;二是在确保国家军事安全的前提下,平时最大限度地缩小常备军规模,减轻国家经济负担,重点保障俄国内经济建设;三是力争在21世纪的军事高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和增强综合国力。

三、 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的发展趋势一个国家军事战略的调整,从理论上的提出,到全面实行,客观上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这是因为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军事体制的转轨、军队结构的改组、战略部署的调整等,都需要时间上的保证。战后美国军事战略调整,从"大规模报复战略"转向"灵活反应战略",前后整整花了10年多时间。当前俄军事战略调整,本身包括一整套对国家和军队进行根本性改组的复杂问题。俄不仅要继续裁减军队50多万,而且要彻底改变原苏军70多年来所形成的一整套建军原则、军事学说、指挥体系、军队结构、战略部署等,其军事改革难度大,牵扯面广。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一定时间。俄国进行军事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进行这种改革通常需要几十年时间。因此,俄"现实遏制"战略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其全面实行将至少是下个世纪初的事。

一是受俄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军事战略的调整,以及为此相应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改革,客观上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而当前俄罗斯正处在政治动荡、民族分裂、经济危机的历史性过渡时期,而且这种局面在短期内将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扭转。因此,在近几年内俄军事战略调整和军事改革将不可能有很大的进展。值得注意的是,俄"现实遏制"战略形成时间不长,尚需不断完善。特别是俄军内部目前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还存在严重分歧,如在军队员额、指挥体制、军队对内职能等问题上,意见还不统一,而俄罗斯军方的态度又是促进军事战略调整变化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俄军事战略的调整将不可能顺利地进行。

二是受俄国内财政状况的制约。军事改革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保障,无论是进行军兵种的合并,还是组建机动部队,进行现代化改造,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但就目前俄经济形势而言,首先,虽然改革方案已经出台,但改革将在军费紧缩的情况下进行,国家领导层尚未就改革所需资金的数额等进行最后的预算及评估,这笔资金的来源也不得而知。其次,改革善后工作也需要大笔资金。仅1997年,俄计划裁军20万人,其中将有5万名军官被裁减,仅为被裁减人员提供社会保障和安置就业等需要3。5万亿卢布,这对经费本来就很紧张的俄军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尽管俄已成立了以丘拜斯为首的军事改革财政与经济保障委员会,但俄国内有关方面认为,仅付清施欠军队的债务就需要目前联邦税收的一半以上资金。而军事改革所需的高出其清还债务几倍的资金是其联邦预算所无法承受的。因此,经费问题必将成为俄军改革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三是受独联体、美国、北约等外部因素的制约。据西方报道,目前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企图重树大国地位,恢复传统势力范围的举动有所警惕。乌克兰指责俄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做法是不道德的;格鲁吉亚宣布,保留退出独联体的权力,可随时打发俄军回家,并也对黑海舰队提出主权要求;中亚五国尽管在安全方面对俄的依赖性增加,但对大俄罗斯主义的复活和俄罗斯军队的驻扎深怀戒心,曾严格规定便宴在中亚的军事行动必须得到所在国政府的首肯。而这种戒备心里将导致独联体军事合作的深度和力度都十分有限。与此同时,俄罗斯军事战略不断"趋硬"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警惕。西方快不会容忍俄罗斯独霸独联体的军事事务。目前,西方国家接纳东欧国家加入北约,既而向东方推进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故西方国家削弱俄国的军事实力,插手独联体军事事务的意图和行动是制约俄罗斯军事战略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俄军事战略调整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军事改革进程将不会一帆风顺,"现实遏制"战略的全面实行将至少是下个世纪初的事。

俄罗斯是一个非常重视防空的国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冷战时期,再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始终把防空体系的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俄罗斯认为,国家没有可靠的防空体系,就不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也不可能有效地使用进攻性武器。一个国家必须建立有效的防空体系,应当把发展歼击机航空兵和地面防空部队作为武装力量建设的优先方向。尤其是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和美军空袭作战理论的发展,给俄罗斯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于是,俄罗斯对自身的防空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整,使其更加适应当前的俄军事战略。本文主要介绍俄罗斯防空体系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一、从“国土防空军”到“空防集团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空军对前苏联的城市实施狂轰乱炸,使前苏联的不少城市夷为平地。面对严重的空中威胁,为了解决莫斯科等重要城市的防空问题,斯大林提出莫斯科防空要高炮部队和歼击机部队统一使用,实施一体化的防空。由斯大林签署命令,于1941年11月9日成立了苏联国家防空委员会,抽调40个歼击航空兵团与高兵部队、探照灯部队、地面对空监视哨部队、通讯部队等,组成了专门用于国土防空的军和师,担负起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大城市以及其它重要目标的防空作战任务,这样大大提高了防空作战的效率。战争实践表明,德国空军没有给莫斯科造成太大威胁,很少有德国飞机能飞进莫斯科市区。根据战争的需要,苏军还组建了多个防空战略战役军团——防空方面军,负责广大区域的防空作战,为其它军种的作战行动和国家重要目标的空中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掩护。到战争后期,国土防空部队采取了积极的进攻作战行动,对地面部队提供了伴随方式的对空掩护。1948年,在前苏联著名军事将领朱可夫的直接组织下,国土防空部队从苏联武装力量炮兵司令员的领导下分离出来,成立了专门负责国家防空的独立军种——国土防空军。 国土防空军主要装备歼击机、高、雷达、探照灯等防空武器。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1952年起,苏联国土防空军开始装备各种射程和用途的地空导弹。地空导弹兵开始登上了战争舞台,并迅速发展,逐步取代了高兵,成为地面防空的主战兵种。此外,大量新型雷达装备部队,1955年,苏联国土防空军将大量装备各种雷达的地面对空监视部队,定名为无线电技术(雷达)兵。由于各种电子战装备的大量使用,苏联国土防空军又成立了重要的战斗保障兵种——电子对抗兵。为防御来自太空的威胁,1967年,苏联国土防空军中又组建了导弹-太空防御兵。 苏联解体后,由于经济困难,俄罗斯提出了防御性军事学说。1998年原隶属于国土防空军的太空防御部队与战略火箭军合并,国土防空军所属的防空集团军与战区所属的前线航空兵合并为空防集团军,行使对战区内陆军的航空火力支援和战区防空的双重职能。经过精简,原有的11个防空集团军改编调整为5个空防集团军,担负俄罗斯各战区的防空任务。 二、俄罗斯防空体系的基本现状 从要素上分析,俄罗斯防空体系由侦察系统、歼击航空兵掩护系统、地空导弹掩护系统、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电子战系统和保障系统六大部分组成。其中歼击航空兵和地空导弹兵是防空作战体系的两大支柱。从层次上分析,将防空体系构成要素根据作战使命、任务组合起来,可以分成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次。 (一)防空指挥体系 目前,俄空军共有5个空防集团军,包括第4、5、6、11、14空防集团军,分别部署在北高加索、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列宁格勒、远东、西伯利亚五个军区防空地域。此外,第1防空军部署在单独的莫斯科军区。部署在各军区的空防集团军,由总参谋部通过军区进行指挥。 平时,各军区以空防集团军为基础组建防空地幅,防空地幅是武装力量各军种防空部队的一种作战编组,由空防集团军司令指挥。它不仅可以指挥防空地幅内的空防集团军所属部队,还可以指挥在该地幅内展开的其他军兵种的防空部队。防空地幅在地理范围上尽量与军区、舰队(区舰队)的作战地域相近,并考虑到战略导弹兵集团军的展开地域。防空地幅由防空地域构成,防空地域以空防集团军编成内的防空军、防空师为基础组建。 (二)空防集团军的编成及主要装备 空防集团军是空军战役军团,是战区内实施空中进攻、对地面军队支援和各种类型的防空战役的主体和主要力量。其编成根据战略方向和重要程度及所担负的任务而有较大差别,一般编有数个防空师或一个防空军,1~2个混合航空兵师或数个轰炸航空兵、强击航空兵、前线歼击机航空兵师。防空师(军)编有1~2个无线电技术兵团(旅)、3~4个地空导弹兵团(旅)和2~3个歼击航空兵团、一个电子对抗营。 空防集团军所属歼击航空兵团主要装备苏-27、米格-29和米格-31等歼击-截击机,强击航空兵团装备苏-25强击机,轰炸航空兵团装备苏-24战术轰炸机,混成航空兵团分为歼击-轰炸机团和歼击-强击机团;地空导弹部队主要装备C-300系列、C-400地空导弹系统;无线电技术兵主要装备各种固定和机动式警戒雷达,包括米波、分米波和厘米波雷达,多数为先进的三坐标雷达;电子对抗兵主要装备各种专门的电子对抗设备,用来压制和干扰敌机载雷达,降低敌机探测和攻击地面目标的能力,对敌航空兵超短波通信进行干扰,对敌机近距无线导航设备进行干扰。 (三)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 指挥自动化系统是俄防空体系的核心要素和神经中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到现在,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三代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以高速并行计算机和智能化作战软件为核心,能在有线、无线和卫星等通信系统的支持下,实时收集、分析、传递大量情报信息,自动进行辅助决策,对作战兵器实施人工干预指挥和自动控制,实现了防空体系与空中进攻体系的体系对抗和网络对抗,在提高防空体系作战效能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极大地提高了防空体系的生存能力。此外,指挥自动化系统还有训练功能。 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与防空作战指挥体制和兵器装备相对应,可分为战略级、战略-战役级、战术级和兵种战术级四个级别。目前,俄兵种战术级指挥自动化系统与武器系统融为一体,成为武器系统的指挥控制单元。战略-战术级和战术级指挥自动化系统也实现了其它军种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兼容和联网。实现了空中指挥和地面指挥的融合与相互替代。 空防集团军装备“棱堡一ЗЭ”系统、防空师装备“多面手”系统、C -300地空导弹团装备83M6Е系统、歼击机团装备“国界”系统、雷达团装备“基座”系统等。 棱堡系列是俄军新研制装备的第三代指挥自动化系统,其信息和指挥功能都更加强大,是对战术级的扩展和粗化,可以掌握各个战术级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所有信息和指挥情况,但更注重从全局上掌握情况,更关注重点。 “多面手”系统是俄军大量在用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它能同时处理300批空中目标,信息处理空间为半径3200千米,高度100千米,目标最大速度6000千米/小时,因此可以处理中短程战役战术弹道导弹的情报信息。可同时接收3个雷达旅(团)的情报,可与6个友邻单位(防空师、歼击航空兵师陆军防空指挥所、民航管制中心等)交换信息,并可指挥4个歼击航空兵团、12个地空导弹旅。 地空导弹团装备的83M6 E系统用于指挥C -300ПМУ地空导弹系统。该系统采用雷达指挥控制、通信一体化设计,由于加装了一部高性能三坐标雷达,解决了以往地空导弹过分依赖无线电技术(雷达)兵的问题。特殊情况下没有其他信息源也可以独立作战。 歼击航空兵团装备“国界”5К54指挥自动化系统,用于指挥半径900千米内的歼击机。该系统能接收来自上级、友邻、A-50预警机的情报,能实现自动引导(即由“国界”系统向苏-27歼击机的自动驾驶系统发送加密引导信息),也可实施有驾驶员控制的半自动引导。通常歼击航空兵截击线在地空导弹火力圈外,但引导系统能保证歼击机在地空导弹火力圈内作战。“国界”系统能与地空导弹部队协同作战,避免误伤。 无线电技术兵装备“基座”系列指挥自动化系统,指挥容量大,实现了全军联网通用,采用无线(微波)两套通讯方式。全机动配置,与雷达系统分开部署,生存性能强。 电子对抗兵自动化指挥系统代号АКУП-1,是防空师所属电子对抗营用于指挥电子对抗连和干扰站的基本装备。该系统能干扰敌机上的侧视雷达、对地攻击火控雷达、低空飞行导航保障雷达,并能掩护100×100千米范围内的地面目标(如指挥所、导弹阵地、机场、交通枢纽等)。一个电子对抗营可以同时干扰50批空中目标。 三、俄罗斯防空体系的发展趋势 2003年10月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首次公布了新的《俄联邦军事学说》框架构想。根据新的《俄联邦军事学说》框架构想,俄空军将在作战思想、编制体制和武器装备方面加快建设的步伐以期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赢得胜利。 (一)不断丰富和完善“空天一体”作战理论 俄前总统叶利钦于1993年颁布实施了俄军第一部“空天一体”建设的法规性文件,即《关于建立俄联邦防空组织》,首次提出了建立“俄空天一体防御”的构想。该文件规定,俄防空军总司令将全权负责“俄空天一体防御”的组建工作,未来的“空天一体防御”,将由俄防空军总司令直接指挥。俄军空防合并后,建立“空天一体防御”的重任自然落到了空军总司令的肩上。在不断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几次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及借鉴美国等军队“空天一体”作战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俄军不断开拓、创新和发展,赋予“空天一体”作战理论新的内涵。 转变了作战思想。战争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传统的以大规模的空袭开始的作战行动演变为以大规模的空天袭击为一体的作战行动。俄空军及时对其作战思想进行了调整,把同时准备打赢两场反恐战争或同时准备打赢以“空天一体防御”展开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作为俄空军今后一个时期的作战重点。 明确了新的作战任务。俄军认为,未来局部战争将是以敌首先使用密集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展开的空天进攻作战,因此,俄军将抗击敌空天武器装备进攻的重任交给了俄空军。明确了“以俄空军为主体抗击敌发动的首次空天进攻”的新作战任务。 确立了作战原则。适应未来作战的需求,俄空军确立了“积极防御、纵深打击、主动进攻、协同作战”的作战原则。“积极防御”就是积极调动一切力量,主动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抗击全天精确制导武器的进攻。“纵深打击’就是一旦遭受敌空天武器装备攻击后,俄空军将首先使用战略核突击力量,对敌纵深战略目标实施核突击,从精神上给敌方以震慑,以期实现由被动转为主动的战略企图。“主动进攻”就是俄空军将派出“米格一31”防空歼击机和“图-22M3”,战略轰炸机对敌空天武器装备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以夺取空间制信息权。“协同作战”就是在空间导弹防御部队等军兵种的积极配合下,俄空军C-300和C-400防空导弹系统将与“米格-31”和“苏-27”防空歼击机积极协同,共同完成空天防御作战任务。 创立了新的作战样式。鉴于未来局部战争将首先从空天进攻开始,俄军创立了“在实施空天防御和空天进攻中,作战重心应由空中向空间转移,夺取制空权和制空间权”的崭新作战样式。 (二)积极建立适应空天一体作战的编制体制 实现“合理够用”的目标。为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形势,落实空军建设方针,增强空军的作战与战备能力,俄罗斯空军将继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进行相应的组织编制调整,加强常备力量建设,实现“合理够用”的目标。俄罗斯空军为实现这一目标,从2005年开始裁减3.6万人,包括将解散13个航空兵团和一些大队。未来十年,俄空军的调整重点将是直升机部队,而在战略火箭兵部队划归空军建制后,也将对其进行调整。同时,俄将通过增加重点装备的数量、改进现有装备和装备新型装备的方法,来提高空军的总体作战能力,特别是将加强进攻作战能力。 提高“攻防兼备”的能力。空防合并后,俄空军将原防空集团军与前线航空兵合并为空防集团军,使空防集团军在原有防空基础上具备了进攻能力。俄军认为,空防集团军由于拥有进攻性力量,可以使用前线航空兵达成攻势防空。当然,前线航空兵目前主要装备的苏-24歼击轰炸机和苏-25强击机等作战机种,还不具备对敌纵深进行攻击的能力,但是随着对原有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或是装备苏-34和具有空中加油能力的战斗轰炸机和远距离对地攻击武器后,攻势防空作战的能力将大幅度提高。 进一步优化指挥体系。从2005年开始,俄军开始进行军种合成转变的试点工作。当年年底,已完成在列宁格勒军区建立西北战略空军及防空军司令部第一阶段的试点。2006年3月,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表示,成立地区战略空军及防空军司令部是战略的需要,而且新机构将更有效地指挥作战。试点工作将于2007年结束,按照新的改革计划,俄将撤销军区,空军总司令部也将被解散,并在2008年成立空天防御司令部。 继续整合全军空防力量。空防合并后,俄空军近期开始接收各军区的陆军防空部队,将它们列入空军序列。俄军认为:“只有在对所有担负作战任务的旅、营实施统一指挥的情况下,这些防空力量的使用才会获得最大效益,综合作战能力才会得以增强,指挥能力才会得到改善”。俄军陆军防空兵与空军防空军的合并,将使俄军的空防系统与天防系统走向统一,加速落实其“空天一体防御的构想。 (三)加强武器装备的改进与研制,不断提升空天一体作战能力 俄空军改进和研制武器装备的总体构想是:集中有限资金,全面采用先进的探测、精确制导、信息、隐身、自动控制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重点改进和研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新一代作战飞机、机载武器系统、防空导弹系统、雷达和电子战装备等,进一步提高武器装备的高技术含量。使俄空军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始终与世界先进武器水平同步,并在关键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改进现有装备,延长使用寿命。俄空军认为,对现役装备进行现代化升级改进具有费用低、时间短、效果显著等优点,在目前资金仍较为短缺、难以购买新装备的情况下,是提升装备水平、延长装备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也是今后俄空军装备发展一个方向。 加强新装备研制,保持装备水平的领先地位。为保持空军长久的作战能力,俄空军在对现役装备进行改进的同时,也在研制新型的航空装备。俄空军组建不久就确定了“减少航空装备型号,装备多用途飞机”的空军装备发展战略,把主要精力、财力集中在先进技术与装备的研制上。在“宁可减少数量,也要提高质量,宁可暂时少装备或不装备,也要保持必要的研发水平”的思想指导下,这些年来,在一些关键航空技术装备的研制上已取得了进步,其中第五代战机便是典型体现。据介绍,俄罗斯正在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预计2007年首飞,2010年前完成飞行试验并开始成批生产,2011年开始装备部队。第五代战斗机发展项目已被列入俄罗斯2006年至2015年期间的国家武器计划。该机分单发和双发两种,装备相同的航电系统,从而组成俄空军全新的高、低搭配机型。此外,俄军在战略轰炸机、运输机、无人机、侦察机、防空导弹、巡航导弹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划。不过,俄罗斯空军的未来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其中最大的限制因素便是资金。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俄空军的未来发展计划也只能停留在规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