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与苏宁什么关系_苏宁与家乐福合作关系吗?
1.你怎么看待永辉超市终止家乐福这件事?
2.苏宁把家乐福卖给谁了
在互联网公司大行其道的现在,不少互联网公司,都把眼光放在了电商行业。可以看到这些互联网巨头,为争夺市场份额,是打得热火朝天。但另一方面,在零售行业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在2019年6月23日的时候,苏宁易购以48亿人民币,收购了家乐福80%的股份。随即引来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对于这起收购,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值得的。
对于家乐福这一品牌,在1959年创立于法国,大型超市概念的创始者。在1995年的时候,家乐福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在全世界是仅次于沃尔玛的第二零售商。世界三大零售商,分别是沃尔玛、家乐福和乐购,当家乐福把这种模式带到国内以后,也是掀起了模仿的热潮。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到家乐福消费,是一件很高级的事情。
从进入我国,到遍布全国。只用了10几年的时间,在2016年的时候,年营收是超过了500亿。在零售业是大佬级别,但从这以后是连续3年出现亏损。在2018年的时候,亏损达到了5.78亿,苏宁可以说用48亿买下一个负资产。对于苏宁的这一决定,对于中国的零售市场,将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重点。
对于家乐福亏损的原因,早前京东的刘强东也曾指出过。家乐福在中国的地理位置虽然是比较优越的,但是没有高效的供应链。对于这一场收购,是符合双方的利益。家乐福现在的影响力虽然大不如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中国深耕24年,其中的资源是不容小觑的。而对于家乐福来说,面对目前的困境,依靠自身已经没有办法走出困局。靠着苏宁这棵大树,也能好乘凉。
截止到2018年,苏宁的自营门店已经达到了4813家。如果<加上家乐福大卖场的支持,本身家乐福的门店就有流量价值。收购家乐福有利于布局零售网络,中国的零售巨头,基本上也被收购的差不多。腾讯收购了永辉和百佳,而阿里收购了大润发和三江。对于苏宁来说,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只能把目光投向家乐福,花48亿有家乐福302家门店,还是很划算的。不管是在零售还是在地产方面,都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对于大企业来说,最快的布局方式,就是收购有影响力的企业。在这点上家乐福是符合苏宁这一目标的,家乐福作为一块大蛋糕。一直以来,都有传出被收购的声音。直到苏宁收购家乐福的消息被确认,才平息了下来。在快消品这一类,能更快的突破。家乐福选择苏宁很重要的一点是苏宁有完善的智慧零售解决方案,这正是家乐福欠缺的。
家乐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也曾尝试过这种做法,但都以失败告终。两家携手后,苏宁就能运用这一方案。对家乐福进行数字化的改造,形成互补。以苏宁大店+小店的形式,打通线上和线下的销售。实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这点对于客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才能提高服务。而且可以节省不少的物流费用,在资源上互补。另外家乐福在生鲜快消品方面的经验,也是值得苏宁学习的。
对于苏宁收购家乐福最重要的,可以说是两个字:服务。在以前各大行业,会通过价格战这种方式来吸引消费者。随着社会的进步,大众的关注点从价格转移到了服务上。只要提供好服务,就可以得人心。价格战那套已经不适用了,对于零售业比拼的就是商品的价值和服务。要以超过用户心理预期,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在布局上,苏宁在各方面来说,都是处于领先的梯队。对于这次的做法,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
通过布局和整合,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家电、母婴、金融和物流方面,可以形成对接。对于家乐福门店的网点优势,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更加快捷和高效,两者的结合是1+1大于2。超市可以说是零售业的基础,而对于苏宁这么一家有野心的大公司来说,迟早都会下手的。
在收购的前期,都是经过充分的调研。能够拿下家乐福,也能进一步说明苏宁的实力。在负资产的背后,隐藏着一条利益链。尤其是电商和线下实体店相结合的模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不管外界的看法如何,这场收购已经成为定局。苏宁已经成为业内不能小看的对象。每家大公司背后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你怎么看待永辉超市终止家乐福这件事?
9月27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已经完成收购家乐福中国的股权交割手续。这是苏宁继收购迪亚中国、万达百货等后,不断加速全场景零售布局、加快线下优质零售资源的又一重要举措。其实在中国零售市场,阿里和腾讯是两个巨无霸一样的存在。
阿里稳居电商引领者位置多年,近年分别投资银泰百货、三江购物、联华超市、新华都、大润发、红星美凯龙等业态,开始布局线下零售业。腾讯的优势在于巨大流量和雄厚资金,对于零售界它却是“局外人”,但几年间已将京东、拼多多、唯品会、沃尔玛、永辉、步步高等线上线下玩家归为己用。实际上,苏宁一直是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巨人,在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之前,就已经是“线上老三、线下万店、经营全品类、城乡全覆盖”,大家看到此处是否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零售业格局是否要洗牌呢?零售业格局是怎样的?中国零售业历经了“杂货店→商超→电商→新零售”的演进,每一轮都是以消费者需求及产业端的供应链效率所迭代的。自2003年淘宝出现,借着互联网对消费者“便利、信价比高、打破购物区域壁垒” 等购物需求,同时扁平化供应链使得网购规模成指数级别增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零售业现在的格局变化为:电商的入局,零售业的格局被打破,引发了大卖场衰落。零售商和制造商进行结构性地变革激发增长率并脱颖而出,通过线上服务,使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的体验。同时新零售模式迎合消费者越来越精细化的追求,越来越多的纯电商企业进入实体零售业,而实体零售商也同时通过线上和线下向顾客提供更超值的服务而赢得市场份额。
零售业发展趋势:零售区域将进一步下沉,随着一二城市商圈的成熟及国内外知名零售企业布局,现一二线城市的零售已饱和,同时流量红利已经见到天花板了,加之国家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的出台,市场下沉将是趋势,三、四线城市将是主力军,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三四线城市将爆发巨大的购买潜力。全渠道零售加速:随着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鉴于国内外经济环境,面对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实体零售企业积极开展多渠道营销融合进一步加速。由于服务的是同一批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使用者,实体零售与网络电商从独立对抗走向融合、协作的发展方向。
注重场景和消费体验:消费者更倾向于全方位、多感官参与消费过程,因此体验式零售、情景消费等将成为零售行业的业态升级的趋势之一。例如:“超市+餐饮”模式,在体验购物的同时,享受有购物商圈衍生的情景消费和服务,同时又能促进零售;再比如在烧烤店辅助KTV包房服务也是这个道理。行业整合加速:从阿里收购大润发,腾讯收购沃尔玛再到苏宁收购家乐福可见端倪,近年来零售行业兼并收购大幅增加,无论国内还是跨国行业加速整合。一方面,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向线下渗透,与线上融合并开始从资本性融合向业务性融合迈进。同时,实体零售价值凸显,优质的线下零售品牌得到资本市场的充分认可。供应链效率和营运能力决定盈利能力: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下,零售行业越来越回归本质即:盈利能力。无论业态创新、提升体验、引流等打破困局的突破口,最终都要通过是否盈利在检验。零售业将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自身供应链效率,打造核心竞争力。当然供应链效率涵盖商品、仓储物流与配送和信息系统的每个环节的效率。
苏宁把家乐福卖给谁了
永辉超市、腾讯、家乐福这三家在曾经可是同一战线的联盟,不过在一年半之后,家乐福最终还是脱离了群体。家乐福被苏宁牵手,这次也是苏宁易购正式发声,其公司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拟出资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
对于永辉超市的撤资也是必然,毕竟家乐福已经找了苏宁易购这个大腿。家乐福带给苏宁的,有许多的人流和店铺,可以说中国超市市场的大半苏宁已经有了。这次苏宁的发声之后,永辉超市也只能悻悻离开。并且也放弃了对于家福乐中国的合作,对于投资也是进行了结束。此次苏宁收获了家乐福3000多万会员,210多家大型超市以及6大仓库的配送中心。这些存在包含在22的省份之中,并且还设计了51个中大型的城市。
苏宁易购收购之后,也是反映了一个反垄断的知识点。在苏宁易购的收购中表示,此次行动还并没有得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审核,至此,或许苏宁会因为反垄断的原因而并不能收购家乐福。甚至在国际原因上面也会导致一些问题存在,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苏宁在收购中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钱来填补。
我们可以从其他的案件中找到这些类型,国美收购永乐,沃尔玛收购一号店等都将是此次苏宁收购家乐福的缩影。对此我们只能交给专业人士来评定,并且还在于国家管理的审核,此次通过与否还是凭借他们开口。
未知。
9月21日,有媒体报道,苏宁易购内部发布人事调整公告,苏宁易购副总裁龚震宇将兼任家乐福CEO,目前已到岗,而原CEO田睿调回集团,分管苏宁易购门店模型创新管理工作。
2019年,苏宁易购斥资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取得对家乐福中国的实际控制权,意在进一步完善线下布局。如今,距离苏宁易购完成对家乐福中国80%股份交割已整整三年。
家乐福中国的表现却并无明显好转,近两年不仅大量关闭线下门店,更遭遇同店销售额、坪效双双下跌的状况。此次换帅或许意在挽回颓势。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原CEO田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提出,谋求家乐福(中国)独立IPO。但目前看来,形势并不明朗。
3年关店73家,家乐福中国按下减速键。
进入9月以来,多个城市的家乐福门店宣布停业,包括开业25年的天津白堤路店、开业17年的深圳红宝店、开业15年的武汉二七路店等,这也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回忆潮。
天津居民对时代财经表示:“白堤路店承载了学生时代的很多回忆,也是过年期间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几天前她再去时,即将闭店的卖场中食品类都在打折,“很多日用品已经打包,可能是要运往还在营业的门店”。
家乐福于1995年进入内地,在北京落下首店。2006年,其内地门店数量突破100家,随后更是在2010年迎来高光时刻,门店数量达到249家。不过,却在几年后迎来闭店潮,2013年-2015年,陆续关闭了内地的30家门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