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大利战争的过程

2.轰炸机的发展历史

3.意大利侵略了哪里?

4.哪位能介绍下巴尔干战争?

5.欧洲杯·前瞻|12日凌晨3点开打,意大利VS土耳其又是一场谨慎的揭幕战?

6.意大利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意大利土耳其交战记录_土耳其意大利战争

意大利此前在欧洲杯预选赛中所向披靡,以全胜姿态成功晋级到正赛当中,本次欧洲杯意大利与土耳其,瑞士,威尔士同为一组,晋级机会是非常之大的,所以首战能否拿下开门红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况且揭幕战城市位于罗马,意大利坐拥主场优势,此役不容懈怠!自从18年世界杯失利以后,新任主帅曼奇尼可谓是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不仅改变了球队以往打法,且更加注重青年球员的发挥,近几年在他的带领下老牌强队意大利似乎开始复苏,近期意大利与捷克以及圣马力诺分别进行了友谊赛,均是大比分拿下对手,士气高涨,此番可以说是作战主场相信他们能一往无前!

土耳其的整体实力,略比对手稍差,但近些年有了回暖的迹象,阵容方面,由卡巴克、恰尔汗奥卢、伊尔马兹、云代尔等人领衔,球队战术风格,偏向于技术流,地面配合娴熟,利用短传向边路出球,通过边中结合,找寻肋部空挡,而弱点就是定位球防守存在问题,避免越位,但防守端有漏洞,上一场比赛,球队友谊赛,迎战几内亚,最终0-0被对手逼平。

意大利作为本组的一档球队,实力自然是在其他三队之上,而且意大利有地利之势,三场小组赛都是在意大利的主场罗马奥林匹克 体育 场进行,坐拥主场优势,实力又强于对手,首战意大利将对上很有可能成为本届赛事最大黑马的土耳其队,亚洲数据为意大利作出-1让步,体现两队的实力差距,目前数据波动幅度不大,竞彩数据初始1.36 3.75 7.25,对意大利同样作出倾向,综合看,意大利有望取得开门红。

竞彩推荐:胜

进球数推荐:2、3球

意大利战争的过程

意大利战争指法国、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等国家为争夺意大利而进行的封建战争。后转变为法西两国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

这些战争主要发生在意大利的领土上。意大利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和境内各国之间的内讧使列强的侵略计划易于得逞。意大利战争分为3个时期。

第一时期主要是法国争夺那不勒斯王国。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一世死后,作为安茹王朝继承人的法王查理八世宣布有权占有斐迪南一世的领地。

1494年8月底,查理八世领兵越过阿尔卑斯山,向那不勒斯前进。在阿斯提地区的皮埃蒙特部队加入查理八世的部队。法国陆军的行动得到本国舰队的保障。

北意大利和中意大利各国对查理八世没有积极进行抵抗,法军得以穿过罗马全境。

1495年1月,查理八世得到了罗马教皇任命他为那不勒斯国王的授职书,2月23日,查理八世进入那不勒斯。法军的掠夺和暴行,以及实行新的捐税激起了意大利人民的愤慨。意大利各国首脑害怕法国势力强大,也担心发生全面起义,遂于1495年3月建立了“神圣同盟”,以便把法国人逐出意大利。

参加这一同盟的有威尼斯、米兰和罗马教皇。“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西班牙国王亚拉冈的斐迪南二世也加入这一同盟。

1495年7月6日,法军在福尔诺沃与“神圣同盟”军交战,遭到失败。

1495年12月,法军好容易才由南向北撤至北部。1496年12月,法国从那不勒斯王国领土上撤退。

149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二世继承前国王的政策,远征米兰公国。路易十二世在1499~1500年的一系列作战中,多次获胜,占领了米兰和伦巴第。

1501~1502年,根据条约规定,法国和西班牙军队占领了那不勒斯王国。

但1503年春,法西之间由于一些有争议的地区的归属问题爆发了战争。在加里利亚河畔交战,西军取得了胜利,法国被迫放弃对那不勒斯王国的要求。那不勒斯王国沦为西班牙的领地。

第二时期是堪布来同盟向威尼斯共和国发动了战争。佛罗伦萨、斐拉拉、曼图亚以及其他意大利国家也加入了堪布来同盟。

1509年4月,罗马教皇对威尼斯下达命令,禁止做礼拜和举行宗教仪式。

1509年春,法国开始对威尼斯作战,占领了它的伦巴第领地,1509年5月14日,在安亚杰洛附近法国又取得了对威尼斯人的重大胜利。法国势力在意大利西北部的加强导致了力量的重新组合。

1511年10月,威尼斯、罗马教皇、西班牙、英国和瑞士各州订立同盟,目的是要把法国侵略者逐出意大利。路易十二世得知这一情况后,命令在意大利的法军统帅富瓦转入进攻。

法军向腊万纳进发,企图夺取该城。卡尔当总督率领西班牙军队前来增援腊万纳守军。双方在腊万纳交战,西军被击溃。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法国没能把战术上的胜利发展为战略上的胜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从法军中召回了应募兵,而瑞士雇佣兵则投向了威尼斯部队。

在这种情况下,法军被迫开始退却,1512年年底放弃了伦巴第。

1515年,登上法国王位的法兰西斯一世再度发起军事行动。法军在马林亚诺附近击溃米兰公爵的瑞士雇佣兵。根据法西两国签订的努艾昂和约,米兰归属法国,那不勒斯归属西班牙。

第三时期是以1519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后,法西两国瓜分意大利的争斗为标志的。

这一时期发生过6次战争,被卷入战争的有:罗马教皇、威尼斯、瑞士、英国和土耳其。查理五世力图把法国人逐出北意大利,继而统一自己的南北领土。这一意图事先得到了英国、罗马教皇、曼图亚和佛罗伦萨的支持。威尼斯则成了法国国王的同盟。1521年战事爆发。

1522年4月,法军在比科卡附近交战中败北,德国应募兵首次战胜了作为法军突击力量的瑞士雇佣兵。

这次交战并未决定战争的胜负。法兰西斯一世率大批部队,越过阿尔卑斯山并占领了米兰,逼近帕维亚。争夺帕维亚的战斗以法军失败、法兰西斯一世被俘告终。法兰西斯一世获释后,拒绝承认在马德里签订的条约,并加入了罗马教皇在英国支持下建立的同盟科涅克同盟,这一同盟旨在使意大利摆脱西班牙的桎梏。参加同盟的还有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

1527年,战事在意大利再度爆发。双方各有胜负,1529年,法国国王失败,被迫于1529年8月与罗马帝国签订和约,放弃对意大利的争夺。

然而法兰西斯一世于1536年再度挑起战事,占领了皮埃蒙特和萨伏依。

1538年,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在尼察订立了为期10年的停战协定。

但前去觐见土耳其苏丹的两名法国使者在米兰公国境内被杀,又导致了1542~1544年的战争。查理五世与英国国王结盟。法国的同盟者是丹麦、瑞典、奥斯曼帝国。

1543年,法土联合分舰队占领尼察。

1544年,法军围攻卡林亚诺要塞,在切列佐列附近取得了辉煌胜利。

尽管如此,法国由于罗马帝国和英国军队攻入其境内被迫在克列彼签订了承认堪布来条约基本条款的和约。

1551年,在意大利再次爆发战争,战争一直延续到1559年法西双方签订卡托—堪布来齐和约为止。这一和约结束了法国对意大利的扩张,巩固了西班牙在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和撒丁的统治地位,并使意大利仍处于政治上分裂的局面。

在意大利战争期间,改进的火器首次得到广泛使用,炮兵首次参加了野战以及围攻和守卫核堡、设防城镇的战斗。

经常以封锁来代替对要塞的攻击。野战部队被派去为受敌围困的据点解围。在攻取要塞时,首先要构筑围攻线,如今围攻线必须设置在要塞防御工事炮火射程之外,然后构筑由土木工事组成的阻援线。只有在这之后,才逐步展开攻势。意大利战争证明了雇佣部队是不可靠的,雇佣部队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战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取决于这些部队的民族特点和是否能及时付给他们薪水。

从意大利战争的全过程看,政治形势总是决定战略局势,而战斗行动却不能从本质上影响战争的胜负。这是欧洲各封建专制国家用雇佣部队进行的“内阁战争”。

轰炸机的发展历史

1494年8月底,查理八世亲率大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出现在伦巴第。他的部队规模庞大,包括近卫队200骑,精骑兵团1600骑,以及12000名步兵(其中有6000瑞士雇佣兵与3000加斯科涅步兵)和当时最先进的各类火炮136门,共3.5万人。法军行动迅速,9月9日已抵达皮埃蒙特的阿斯蒂。与此同时,由奥尔良公爵指挥的分遣队在法国海军的配合下即将在热那亚沿岸登陆。

阿方索二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防御计划。他的兄弟费代里戈将率领那不勒斯舰队封锁热那亚,陆军主力在罗马涅固守,这样,再由皮耶罗·德·美第奇在托斯卡纳配合作战,即可阻止法军翻越亚平宁山脉。实际上无论哪一个环节都遭到惨败。由于动员被延误,阿拉贡舰队开到热那亚之前,奥尔良公爵就已经入城。拉巴洛本来是由得到阿拉贡支持的热那亚流亡分子所占据,但当法国舰队出现在拉巴洛海岸的时候,费代里戈宁可撤退也不愿和法国海军交火,让拉巴洛去听天由命。在佛罗伦萨,皮耶罗支持那不勒斯的策略极不得人心,法国对佛罗伦萨的禁运使很多工人失业。当查理八世通过米兰进抵皮亚琴察的时候,欢迎他的是美第奇家族旁系的代表,他们向查理八世保证佛罗伦萨完全支持法国。当他到达托斯卡纳边境时,皮耶罗·德·美第奇冲动的直接来到法国军营,请求查理八世予以保护。萨尔察纳、皮埃特拉桑塔、里窝那、比萨等地的要塞都拱手相送。这就意味着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的大权宣告结束。查理八世于1494年11月17日入城。牧师吉罗拉莫·萨沃纳罗拉也在此时登上历史舞台。法国人离开前和市议会签订了一项条约,规定该城承认查理八世是佛罗伦萨的保护人,并对法军提供财政捐助。从此以后,直到1512年法军被逐出意大利,佛罗伦萨除名义外,完全沦为法国藩属。与此同时,法军沿艾米利亚大道长驱直入,由那不勒斯王储费兰蒂诺指挥的在罗马涅的军队望风而逃。12月31 日,查理八世进入罗马也同进入佛罗伦萨一样未遇反抗,他同教廷达成协议,取得通过教廷领土进军的权利。阿方索二世见弃于盟国,只得在1495年2月让位给他的儿子费兰蒂诺,然而费兰蒂诺也无法抵挡法军的进攻,2月22日,法军攻进那不勒斯。不久,费兰蒂诺逃往伊斯基亚岛,整个王国陷落。查理八世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那不勒斯。法国炮兵在堡垒围攻战中显示出卓越的价值,而攻占堡垒后法国人洗劫抢掠之凶,意大利人也前所未见,他们纷纷失去了抵抗的勇气。

法国人在那不勒斯的所作所为又把他们如来时一样神速的赶出了意大利:土地和官职都归了法国人,支持他们的当地安茹派并没有获得比阿拉贡派更好的处境,因此愤愤不平;供应久缺,行政腐败,占领军的残暴肮脏恶名远扬。查理八世于1495年5月20日率法军主力离开那不勒斯,留下吉尔伯·德·蒙庞西埃担任总督。此时,各地已发生起义,不久费兰蒂诺和费代里戈便成为他们的首领。他们偷渡入境,以西西里岛作为重新收复意大利半岛本土的根据地。阿拉贡的天主教国王费迪南德决心阻止法国在那不勒斯建立统治。他的军队由名将贡萨洛·德·科尔多瓦指挥,在西西里集结待命。他又通过外交手段将对法国迅速坐大感到震惊的各派势力结合成第一次反法神圣同盟(因签订《威尼斯条约》又称“威尼斯同盟”)。该同盟于1495年3月31日订立,缔约各方有罗马教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班牙、威尼斯和米兰。表面条款上看,这个同盟与过去意大利各国间维护和平的各种协定并无二至,但这个包括了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的同盟实质上已经说明,意大利不能再控制自己的命运。

查理八世离开那不勒斯之后,带着不足9000人的残部于1495年7月5日抵达福尔诺沃。第二天他们即在塔罗河谷遭到曼图亚侯爵弗朗切斯科·贡扎加率领的35000威尼斯同盟军的追击,是谓“福尔诺沃战役”。计划中,原本同盟军的总指挥将由皇帝马克西米连担任,但此时他正因帝国议会久拖不决而滞留在沃尔姆斯而无法亲临。实际上福尔诺沃战役以敷衍了事收场,皇帝为同盟制定的战略构想远未实现。交战双方都声称自己获胜;不过意大利的损失远为沉重,而居于劣势的法军则安然退回伦巴第。虽然意大利人作战英勇,贡扎加的包围战术也基本成功,但同盟军纪律松弛,指挥混乱,各方力量无法通力合作;查理八世的瑞士雇佣兵、火炮和精骑兵团的效率依然无与伦比,这些因素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法军主力安全退回阿尔卑斯山北部。作为对法国入侵的回答,哈布斯堡王室和特拉斯塔马拉王室于10月21日缔结双重联姻:马克西米连的女儿玛格丽特嫁给西班牙王位继承人唐·胡安,他的儿子菲利普大公(美男子)则迎娶天主教国王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的次女胡安娜(疯女),这个事件在不久的将来将使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面貌焕然一新。

由于米兰背弃法国,参加了威尼斯同盟,奥尔良公爵路易便得到一个要求拥有米兰公国的机会,因为他是瓦伦蒂娜·维斯孔蒂的孙子。入侵以来,他一直呆在他祖母的陪嫁地,伦巴第城镇阿斯蒂。6月10日他经不住诱惑,从那里攻占并进入了诺瓦拉,但没有多久便被30000米兰军队紧紧包围。已抵达阿斯蒂的查理八世急于回国,无意帮助路易的事业,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同样希望能让他快走。终于在10月10日,双方签订了维切利和约,规定把诺瓦拉还给米兰,卢多维科保证在法国再次远征时给予支援。奥尔良公爵只好带着他的5500余部(大半为瑞士雇佣兵)跟随查理八世回国。这时,那不勒斯的总督蒙庞西埃正在半岛上节节败退。到1496年春,在贡萨洛的西班牙军队帮助下,费兰蒂诺已完全收复了他的都城。蒙庞西埃本人和部下许多人都死于法国人称为那不勒斯热的瘟疫。以德意志和意大利的雇佣兵为主的法国驻军求援无望,因长期欠饷士气低落,纷纷哗变倒戈。剩下来的少数法国人无心恋战,皆设法尽快回国。1497年时,法军已完全退出意大利。虽然如此,查理八世仍然不曾放弃,他还在继续计划新的远征,直到1498年4月7日逝世,才结束了他的征服梦。 路易十二即位后,表现得并不比其兄长更有远见。虽然他的英俊气质很吸引人,施政公正仁慈,爱好和平、注意节俭,但他对自己的权利总是紧紧抓住不放。他坚信自己对米兰的要求是正当的,上次战争中未能将它征服是个必须洗雪的耻辱。他进攻意大利的计划得到政府首席顾问,鲁昂大主教乔治·德·昂布瓦兹的热烈支持,此人野心勃勃,其志在罗马教皇,所以当路易刚刚即位,他就着手准备。

经历了一次入侵的意大利各国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人心更加涣散:他们心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利用路易的干涉来更好的为自己谋利益。亚历山大六世认为法国的新国王是一个可贵的同盟,可以助他实现扩大教廷世俗权力和使他的家族发迹的计划。他的儿子切萨雷·博尔贾正在物色妻子和寻求取得采邑,路易答应为他办这两件事,只要亚历山大六世提供方便,让他和法兰西的让娜离婚。1498年,切萨雷已脱离神职,不再是巴伦西亚红衣主教,而成为瓦伦蒂诺公爵,他前往法国受封时,随身携带了路易十二的第二次结婚特许证,并给昂布瓦兹带去一顶红衣主教的法帽。切萨雷的求婚对象是继费兰蒂诺之后的那不勒斯国王费代里戈的女儿卡洛塔,她自小在法国宫廷长大,但她坚决不肯嫁给这位前红衣主教,费代里戈支持他的女儿,这保持了他的荣誉,也导致了他的灭亡。切萨雷另娶了纳瓦尔国王之妹查洛特·德·阿尔布雷后,指高气昂的使用法国名字回到意大利,率领一队法国骑兵和若干瑞士步兵,对罗马涅进行第一次征服战役。佛罗伦萨共和国为摆脱孤立,最先欢迎法国人的到来;而威尼斯由于痛恨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瞒着它在维切利签订和约,由于路易许诺在胜利后把威尼斯的西部边界扩展到包括克雷莫纳和吉亚拉达达,于是也改变传统的中立政策,转而积极支持侵略者。站在米兰一边的,如今只有那不勒斯的费代里戈和罗马涅的几个小统治者,前者是因为路易要求得到他的王位,后者则是因为害怕切萨雷·博尔贾。

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处境极为不利,他那足智多谋的妻子贝娅特里切·德·埃斯特已于1497年去世,不能再为他排忧解难。虽然吉安·加莱亚佐早已在1494年身故(究竟是死于他叔父的毒药还是他自己的荒*无度,这不得而知),但他的遗孀女公爵阿拉贡的伊莎贝拉身边仍不乏支持者,比如雇佣兵领袖吉安·贾科莫·特里武尔奇奥。此人是一位久经沙场的指挥官,却被得到卢多维科的赏识的并非将才的比武勇夫加莱亚佐·圣塞韦里诺取代了军队中的位置。特里武尔奇奥在替女公爵到那不勒斯去向她父亲告状的时候,加入了法军,此时正带领法国侵略军返回米兰。曾在福尔诺沃战役中指挥米兰军队的卡亚佐伯爵,也因心怀不满投靠法国。圣塞韦里诺未能守住米兰防御线上的重镇亚历山大里亚,接着各城镇接二连三向法军投降,抵抗已属徒劳。卢多维科于1499年9月逃到蒂罗尔,在那里,他和两个小儿子受到马克西米连的热情接待。但1499年全年,马克西米连几乎都在忙着指挥施瓦本同盟和瑞士联邦作战,无暇他顾。公爵回国的希望寄托在米兰城堡上,这座城中要塞固若金汤,贮有足供一年的粮草,并由一个深受公爵信赖的城堡主驻守。但在公爵离国后12天,这个“新犹大”就把米兰城堡拱手让给法国。

然而卢多维科的前途也并非全然黯淡无光,瑞士几个州不满法国的态度,同意向他提供1万人,他带着这支队伍在第二年开春前往米兰。此时特里武尔奇奥的独裁已在米兰遭到激烈反对,割让克雷莫纳给威尼斯一事引起了公愤。米兰人听到卢多维科将到来的消息,便起而占领了各个城门。在“摩尔人”的欢呼声中,特里武尔奇奥弃城而走,卢多维科在人们的拥戴之中进城。然而,他的好运气也就此完结。法军顽强的坚守着米兰城堡和公国中的其他据点,卢多维科的人力物力都已枯竭。1500年4月8日,他在诺瓦拉不战而溃,从此决定了斯福尔扎家族的命运。瑞士雇佣兵放下武器,拒绝和法军中的同胞作战,卢多维科逃跑未遂,被法军俘获。曾经叱咤风云的米兰公爵将作为阶下囚在法国度过余生。神圣罗马帝国的采邑米兰公国被法国占领,这样的耻辱终于使帝国议会于4月10日,也就是卢多维科最后被法军俘虏的那一天,在奥格斯堡重新召开。皇帝一再提醒他的诸侯,米兰的陷落是法国威胁的明证,但贵族们的热情并没有被激起,君主立宪派除了架空马克西米连的权力不做他想,坐视米兰自生自灭。

路易十二既得米兰,下一个目标就指向那不勒斯。费代里戈提出将那不勒斯王国作为法国采邑,自己成为路易的附庸(此前在理论上说,教皇对那不勒斯享有宗主权);路易十二本应明智的接受这个建议,但是他却宁愿采取1500年格拉纳达条约所议定的冒险方针,即与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联手征服并瓜分这个王国。费代里戈直到入侵开始前还不知道这桩买卖,对他的求援,费迪南德和贡萨洛始终置之不理。他只得仓促于土耳其结盟。这正是费迪南德等待着的借口。法西两国同时进兵,费代里戈知道大势已去,在法军占领并洗劫卡普亚后,便向路易投降,宁可相信公开的敌人,也不相信出卖他的亲戚了。他受到宽大对待,被送往法国并授予安茹公国,以补偿他失去的王国。这样,路易拥有那不勒斯的北半部,费迪南德则占据了阿普里亚和卡拉布里亚。然而两个盟国很快起了争执,问题出在格拉纳达条约未提及的某些地区,特别是法国的阿布鲁齐和西班牙的阿普里亚之间的卡皮塔纳塔,它土地肥沃,是牛群往来冬、夏牧场的必经之地,享有税收之利,双方均认为它属于自己。法军起初凭借兵力优势取得了一些成功。贡萨洛退到巴列塔,在1502年底到1503年初的那个冬季一直被围困于此,依靠从西班牙和西西里岛来的海上供应来支持。次年春,援兵源源而至,贡萨洛开始反击,在切里尼奥拉获胜。法军退至加埃塔,意图积蓄力量后南进;但由于种种原因耽误了时间,到隆冬时分两军才在加里利亚诺河两岸对阵。12月29日,贡萨洛用舟桥偷渡过河,对法军进行突然袭击。经过激战,法军向加埃塔溃退。1504年1月1日,加埃塔这个法军在那不勒斯领土上的最后据点,落到了西班牙人手里。整个王国重新统一,受阿拉贡国王的统治。

在路易十二的这次入侵之中获益最大的除了费迪南德,莫过于罗马教廷。在法国人统治米兰期间,罗马教廷几乎把所有教会国家都纳入到它的直接控制之下。这一过程的第一阶段是由切萨雷·博尔贾完成的。经过三次毫无喘息的战役,他成为罗马涅的主人,把当地的贵族逐出他们割据的城市,在这一区域内建立了秩序和统一。由于路易十二与佛罗伦萨联盟,使他在托斯卡纳扩充势力的计划受挫,当他正打算离弃法国倒向西班牙的时候,亚历山大六世去世(1503年8月,死因据说是他与切萨雷都误饮了家传的毒药),路易十二随后剥夺了他的公爵头衔和领地,于是切萨雷的政治生涯也就此宣告结束。 ·意大利战争期间,经过改进的火器(火枪和轮式炮架青铜火炮)首次得到了广泛使用,炮兵首次参加野战和堡垒、设防城镇的攻防战斗。对要塞经常采用围而不攻的战术。野战军队用于为受敌围困的据点解围。攻击要塞时,首先构筑围攻线,而围攻线必须设在要塞防御工事炮火射程之外,尔后构筑土木工事组成的阻援线。只有在这之后,才逐步展开攻击。意大利战争证明,雇佣军是不可靠的,其战斗力多半取决于交战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取决于雇佣军的民族特点和是否及时发放薪饷。意大利的历次战争还证明,政治形势决定战略局势,而军事行动却不能对战争结局发生质的影响。

意大利侵略了哪里?

飞机作为军用是从侦察开始的,空中侦察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在侦察飞行中顺便甩几颗手榴弹或迫击炮弹就成了“轰炸机”的开端。

在飞机用于军事后不久,人们就开始用飞机轰炸地面目标的试验。1911年10月,意大利和土耳其为争夺北非利比亚的殖民利益而爆发战争。11月1日,意大利的加福蒂中尉驾一架 “朗派乐 ─道比”单翼机向土耳其军队投掷了4枚重约2公斤的榴弹,虽然战果甚微,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空中轰炸。

这期轰炸任务都是由经过改装的侦察机来进行的。炸弹或炮弹垂直悬挂在驾驶舱两侧,待接近目标时,飞行员用手将炸弹取下向目标投去,其命中精度可想而知。1913年2月25日,俄国人伊格尔·西科尔斯基设计的世界上第一架专用轰炸机首飞成功。这架命名为 “伊里亚·穆罗梅茨”的轰炸机装有8挺对地机枪,最多可载弹800公斤,机身内有炸弹舱,并首次采用电动投弹器、轰炸瞄准具、驾驶和领航仪表。 1914年12月,俄国用 “伊里亚·穆罗梅茨”组建了世界第一支重型轰炸机部队。于1915年2月15日首次空袭波兰境内德军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轰炸机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当时轰炸机的时速不到200公里,载弹量1吨左右,多为双翼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轰炸机又有新发展,装有4台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是轰炸机发展到新水平的标志,载弹量可达8─9吨,航程为2600─7000公里,其中尤以美国的B-29最为超群显赫,它不仅是投向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的载机,投下大批燃烧弹,造成著名的东京大火,十几万日本平民伤亡也是B-29的“赫赫战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使用“齐柏林”式飞艇分别对比利时、波兰华沙、法国巴黎和英国实施了轰炸,由此拉开了战略轰炸的序幕。轰炸机从此逐步走上了空中战场舞台。尽管谁都认为飞机比飞艇更适宜于进行轰炸,但在当时,关于使用飞艇还是使用飞机进行轰炸这个问题,各国认识是不一致的。由于各国认识上的不一致,因此,在研制轰炸机方面,有的早,有的晚,有的进展快,有的进展慢。俄国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已经认识到了飞机终将取代飞艇。因此,俄国在研制轰炸机方面,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俄国人率先开始研制轰炸机,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期(1915年)已出现了专门研制的轰炸机,它就是前苏联的一种重型四发轰炸机,称“伊利亚·穆罗梅茨”Ⅱ型,由波罗的海铁路工厂研制。该机起飞重量4 590千克,可载炸弹520千克,乘员7名,每台发动机功率110千瓦(150马力)。另一种是意大利的“卡普罗尼Ca32”型三发轰炸机,由卡普罗尼航空工程公司研制,起飞重量3 300千克,可载炸弹850千克,乘员4名,每台发动机功率73.5千瓦(100马力)。但真正开始用飞机专门轰炸特定目标的是德国人,1917年德国对伦敦和英格兰南部的持续轰炸,特别是夜间轰炸,开创了一个残酷杀伤平民百姓的先例,并引起英国后来的报复。从此也就有了“战略轰炸机”的称谓。

二战前夕,远程轰炸机受到重视的程度在各国是不同的。英国一贯重视远程轰炸机的研制,因此先后有“哈利法克斯”(Halifax)、“兰开斯特”(Lancaster)等优秀机型参战。美国在二战开始时军用飞机性能落后,由于有强大的工业和技术基础,后期才大量出现一流的作战飞机。美国远程轰炸机最有名的是B-17、B-24、B-25和B-29(B29轰炸机是曾轰炸日本广岛、长崎的美军轰炸机)。德国的He系列:He-177A-3、He-177A-4、He-177A-5、He-177A-7、He-177B、He-177B-0、He-117B-5、He-117B-7。苏联对远程轰炸机的作用则有不同看法,加上工业基础的关系,优先发展战斗机是适合国情的。1932~1937年生产的TB-3型共装备818架。1949年的别-8四发轰炸机,起飞重量32吨,载弹2吨,航程4700千米,则只生产了79架。德国一贯只重视战术轰炸机,特别“迷信”俯冲轰炸机,在批生产的轰炸机系列中根本没有远程轰炸机的位置,也不支持研制。所以当征服大部分欧洲后,需要从空中攻击英国和空袭苏联时,特别是需要轰炸已搬迁到乌拉尔山区的苏联军工厂时才发现没有可用的武器,而这时已经晚了。二战时,德国量产且堪用的重型轰炸机仅有He 177一款。日本也有类似情况,但不是不想研制而是受技术力量和财力所限。1943年开始发展的G8N1型“连山”四发重轰炸机,大小、性能和布局都与B17相似,航程为3950千米,载弹2~3吨,到投降时只试制了4架,并且尚未全部试飞。 自现代喷气式战略轰炸机问世以来的50多年里,其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60、70年代服役的苏联米亚-4、英国三V轰炸机(“胜利”、“火神”、“勇士”)、美国B-47、B-52等。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喷气动力轰炸机取代螺旋桨动力轰炸机,首先解决的是发动机问题。由于前苏联喷气发动机技术尚不过关,米亚-4轰炸机航程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很快退役改成空中加油机,其战略轰炸任务主要还是由螺旋桨动力的图-95来担任。特别指出的是,图-95虽为螺旋桨动力,但其速度与同时代喷气轰炸机速度相差无几。图-95能使用到今天,跟其NK-12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成功有很大关系。超音速无疑在战略战术使用上比亚音速具有更多的优点,可以使轰炸机快速抵达目标、依靠速度可以降低被拦截和攻击的几率,突防能力也大大增强。由于喷气式发动机发展很快,飞机设计也突破了一些技术瓶颈。在亚音速轰炸机出现不久,苏美两国就开始研制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但这一时期出现的超音速轰炸机都只是昙花一现,究其原因,主要是超音速设计的战略轰炸机无法解决速度和航程的矛盾:要达到超音速就无法满足航程的要求,要达到航程的要求就无法超音速。美国B-58就存在这个问题,为此不得不在机腹部携带一个超大型油箱,限制了战术使用能力。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由于采用了变后掠翼设计,解决了速度与航程的矛盾,这一阶段的代表是苏联图-160(北约称其为“海盗旗式”轰炸机)、图-22M和美国B-1B(枪骑兵)等。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的出现使得战略轰炸机的突防能力大大增强,打击能力也相应提高,但成本高昂,加之当前形势,这些轰炸机未能得到充分发展。

第三阶段是上世纪末期隐身战略轰炸机的出现。上世纪80年代,美国空军的ATF和海军的ATA项目首次将隐身概念运用到了作战飞机的设计中。隐身或称低可探测性可以使作战飞机减少被发现和被攻击的几率,可以达成战略战役上的突然性,生存能力显着提高。隐身技术的出现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改变了战斗机、攻击机和轰炸机的作战方式,使作战飞机进入全新时代。隐身战略轰炸机只有美国B-2一种,据称其雷达反射截面积(RCS)只有0.3平方米,而B-52的RCS值达到100平方米。

现代高亚音速轰炸机多采用大展弦比的后掠翼,以保证飞机有较高的巡航速度和升阻比。上单翼布局形式可使机翼仅从机身上部穿过,这样,在飞机重心附近的机身内可以用来放置炸弹。炸弹舱的底部有可在空中开启的舱门。由于炸弹布置在重心附近,空中投弹以后,重心不会有很大变化,便于保持飞机的平衡。喷气轰炸机载油量大,除机翼内放置部分燃油外,机身内炸弹舱的前后也对称地布置有许多油箱。

飞机上装有完善的通信导航设备、轰炸瞄准装置和电子干扰设备等,以保证飞机准确飞抵预定目标区域,完成轰炸任务。通常飞机上除正、副驾驶员外,还有轰炸领航员、报务员、射击员等。为抵御敌方战斗机的攻击,50年代以前设计的轰炸机上普遍装有旋转炮塔。60年代以后,由于空空导弹的发展,炮塔自卫已失去意义。现代轰炸机多靠改善低空突防性能、采用隐身技术来提高自卫能力。

哪位能介绍下巴尔干战争?

意大利早在三国同盟(德、意、奥)期间,便采取了同英、法、俄接近的方针。1911年,意大利同土耳其开战,并侵占了的黎波里、昔兰尼加和多得坎尼群岛。意大利统治集团连年战争和对劳动人民的剥削,激起了广大群众的反抗。1901~1910年间,意大利约有300万人参加了罢工运动。

欧洲杯·前瞻|12日凌晨3点开打,意大利VS土耳其又是一场谨慎的揭幕战?

1912年和1913年的两次巴尔干战争,注定了处于衰落中的奥斯曼帝国的命运。奥斯曼的衰落始于16世纪末的勒斑陀战役,萨伏伊王室尤金王子率领的基督教部队将土耳其击败。战争的背景是土耳其与俄国这两个宿敌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于1878年结束,沙皇军队进入高加索和巴尔干地区。柏林协约结束了这一战争,同时这个协约也是一个地理政治催化剂,与1991年苏联解体时使欧洲遭到损害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很相似。从奥斯曼王国前巴尔干地区的废墟中产生了新的国家: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黑山)、波斯尼亚

-黑塞哥维那(波黑),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它们都深受俄国的影响。巴尔干半岛上,土耳其人手中只剩下马其顿、萨洛尼卡周围的北希腊,以及塞尔维亚南部地区。

 1908年巴尔干已经历了一次动乱。当时奥地利-匈牙利受塞尔维亚扩张主义的影响,已经采取政治及军事行动瓜分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其结果是加剧了塞尔维亚对俄国的依赖性。因此,1911年意大利进攻土耳其,战舰驶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博斯普鲁斯海峡,占领了佐泽卡尼索斯群岛。这最后的侵犯对土耳其国内政治产生巨大影响,它迫使年轻的土耳其政党采取高度民族主义的立场—这个政党由思维尔· 帕夏领导并刚刚执政,而且穆斯塔法·基马尔,即未来的“土耳其之父”已经出现。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土耳其政府政治气候的变化使俄国感到惊慌,它害怕土耳其会因1878年的失败而采取报复行动。于是通过俄国外交使臣哈维希在贝尔格莱德进行协调,与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之间建立联盟,目的是彻底将土耳其逐出巴尔干,并削弱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权力。此后,这一联盟又增加了门的内哥罗和希腊。1912年10月8日,土耳其正同意大利作战期间,苏丹王梅尔梅特五世受到巴尔干四国的挑战。这场战役对土耳其军队来说是瞬间的灾难。希腊围攻萨洛尼卡,迫使哈桑·帕夏投降。与此同时,在亚历山大王子的率领下,塞尔维亚迫使泽基·帕夏退往莫纳斯提尔北部。在接下来的3天战斗中,土耳其人以死伤1.7万人、1万人被俘而告失败。但这场战争中最出色的胜利是保加利亚人取得的胜利,他们在克尔克—基利斯的瓦达河和卢利伯格兹(Luleburgaz),征服了土耳其部队。1912年5月30日,“伦敦和平协约”结束了这场战争。土耳其失去了萨洛尼卡、尤斯卡布、约阿尼纳、斯库台和阿德里安堡,并被迫彻底放弃了对巴尔干半岛领土的控制。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没有使参战各方获得满意的结果。塞尔维亚想得到亚得里亚海的出口,却因奥地利和意大利的极力反对而未得到;希腊抗议意大利瓜分了佐泽卡尼索斯;尤其是保加利亚,参与了大部分的军事行动后,感到伦敦协约所做出的领土分割条款使之输掉了塞尔维亚,因而向贝尔格莱德的宿敌维也纳寻求帮助与支持。

因此,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停火不到一个月,保加利亚向塞尔维亚发起了进攻。罗马尼亚、希腊、门的内哥罗和土耳其立刻支持塞尔维亚,向保加利亚宣战,而保加利亚此时发现自己完全处于孤立地位。另一方面奥匈帝国对此持谨慎态度,不予参战。

保加利亚被击败,并被迫签订屈辱的布加勒斯特协约(1913年8月10日)。协约规定,南部多布罗加和锡利斯特拉由罗马尼亚接管,马其顿几乎全部让给塞尔维亚,土耳其重新获得阿德里安堡,克里特和萨洛尼卡让给希腊,最后,阿尔巴尼亚获得独立,它的三个主要城市斯库台、都拉斯和发罗拉得到承认,维德威谦王子成为阿尔巴尼亚第一任国王。

即使经过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也未能解决这一地区的争端。仍不满意的塞尔维亚继续发出威胁,主要面向其邻国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花就从这里燃起。

意大利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作为一名资深球迷,想必已经深谙世界杯、欧洲杯揭幕战的关键词——谨慎。回想最近几届世界杯、欧洲杯的揭幕战,参赛球队都表现得小心翼翼,场面沉闷枯燥。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可以理解,毕竟第一场比赛通常有东道主参加,心理压力比较大。本次欧洲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东道主,12日凌晨3点参加揭幕战的两支球队意大利和土耳其中,意大利急于证明自己的复苏,或许本次揭幕战会有些不一样。

意大利在无缘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决赛圈后,急需在世界级大赛中以良好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这场与土耳其的揭幕战堪称宣告意大利王者归来的头炮,能不能打响至关重要。

目前意大利世界排名第7位,在国际比赛中已连续27场比赛不败,在欧洲杯预选赛他们以全胜战绩进入决赛阶段。进攻方面,今年意大利一共踢了5场比赛打入了17个进球,最近一场比赛以4:0击败捷克。值得一提的是,这5场比赛更是一球未失,可见意大利在攻防两端都有不错的表现。尽管还无法与法国、比利时的实力相提并论,但曼奇尼执掌意大利国家队帅印后,也算迎来了一次强势复兴,目前队中各个位置上都有青年才俊。

在球迷印象中,土耳其是一支带着黑马气质的球队,目前土耳其队主帅居内什在2002世界杯带领球队获得过季军。本届欧洲杯他们的参赛阵容也有一些实力派球员,比如后防上有效力于利物浦的卡巴克和莱斯特城的瑟云聚,中场有AC米兰球员恰尔汉奥卢,锋线上有老将伊尔马兹。伊尔马兹曾效力于中超球队北京国安,2020/2021赛季,35岁的伊尔马兹找到职业生涯第二春,他不仅帮助里尔在时隔10年后力压巴黎圣日耳曼拿到了法甲冠军,也获得国家队主力的位置。

从实力上看土耳其是有一定的能力成为黑马的,在2022年世界杯欧洲杯预选赛中,他们4:2击败过荷兰,也3:0零封了哈兰德领衔的挪威。当然,意大利队整体实力更强,加上这场比赛是在罗马进行他们也拥有主场优势,蓝衣军团更希望能够在本国球迷面前获得开门红。因此,对于本场比赛的结果各方都看好意大利不败。

 意大利战争发生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此战影响广泛,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一战。不仅改变了意大利,也改变了许多欧洲国家。那么此战为何爆发呢? 1494年,米兰大公乔万·加利佐·斯福尔扎对他的摄政叔父、 米兰的实际独裁者洛德维科·斯福尔扎的专权和篡位意图忧心忡忡,便向其岳父、那不勒斯国王小阿尔方索 求助,米兰与那不勒斯之间的关系由此恶化。面对那不勒斯(其后盾是西班牙的阿拉贡王室)的压力,洛德维科·斯福查“引狮捕鼠”,请求法王查理八世出兵,助其对抗那不勒斯,以期通过一场混斗来实现他的政治野心。这样,平静了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意大利半岛又一次因城邦国家之间的勾心斗角而陷入一场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

 这场战争之所以发生,有着深刻的内外背景。首先是意大利的分崩离析。意大利各国彼此之间为争夺政治、经济和领土利益,不惜引入外部力量以谋取私利,半岛北部的萨伏依(与法国为邻)、米兰(莱茵河谷的南端)和威尼斯(奥地利的门户)都推行这种政策。 教皇为了其家族、宗教和政治利益,则在更大的范围内大搞国际阴谋。佛罗伦萨、那不勒斯、教皇国等地的公民憎恨意大利的专制独裁甚于害怕外国统治,因此他们欢迎法军的到来,企盼法国能带来民主;意大利人还试图借法军之手抵挡向着亚得里亚海步步进逼的土耳其。与此同时,聚集在法国宫廷周围的各色各样的意大利梦想家和阴谋家们,更是唆使法国对半岛事务进行干涉,从而让法国为其火中取栗——热那亚流亡 者要让该城邦归依法国,米兰流亡者认为法国的奥尔兰公爵是米兰大公的最佳继承人, 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和教皇国博几亚家族的敌人则要改变意大利政治现状,为发起一次 新的十字军远征打开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