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奥运会恐怖袭击观后感_慕尼黑奥运会恐怖袭击

文/艾米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是我从加兰任教练身上看到的影子,而他在助苏联篮球队夺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践行他的思想。

《绝杀慕尼黑》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讲得是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中,苏联以一分之差险胜美国,夺得第2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篮球赛冠军的故事。

虽然一句话就能概括完故事的来龙去脉,但夺冠过程的艰难坎坷却只有在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才能体会到。

首先是主人公加兰任,这位野心勃勃的篮球教练,一直希望苏联球队能打赢美国队,于是刚上任就在新闻发布会就立下军令状:我将令苏联球队夺冠。

但加兰任身上也背负着为儿子看病的重任,他之所以担任篮球队教练,主要是为了攒奖金,希望能治好儿子的腿。然而,事情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容易,他挑选出来的球员各有各的苦衷。

萨沙患上罕见心脏病,加兰任倾出所有为其治病;扎尔400多度近视,加兰任知道后不仅没有指责,还为他买了一副隐形眼镜;遭遇恐怖袭击后,格里沙提议退赛,加兰任坚决反对,对他说的一番话令格里沙愧疚,最后决定继续参赛。

加兰任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思想:既然大家都说不可能,那我就让它成为可能,至于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来一个击破一个,最终不会是什么大问题。

萨沙,有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原本准备与女朋友结婚的他,却在领证前夕得知自己患上一种罕见的心脏病,最多活一年,为了不让女朋友结婚后成为寡妇,毅然离开了她。萨沙和斯维什尼科娃的爱情故事为整场充满激烈斗争与冲击的篮球赛 带来一丝柔情,好似一方丝绸,幽怨绵长地穿梭于整个故事之中。

谢尔盖,堪称“场上霸王”,加兰任教授对队员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遇到麻烦,传给谢尔盖,他知道应该怎么处理。”?

但夺分能手也会常常因为膝盖有伤而遗憾下场,幸运的是,在一场苏联美国的比拼赛中,谢尔盖向对手借了止痛药,才得以在最后一刻为苏联国队效力。

谢尔盖是所有球员中我最喜欢的一位, 不仅带队打球能力强,对于兄弟情、恩情也不含糊。 知道队友即将叛变后,对他说了一番话,说自己决不会抛弃兄弟,这间接促使队友归来,继续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而在比赛胜利后,奖金拿到手时,却组织大家把奖金留给教练,让教练有资金为儿子治病。

除此之外,面对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组委会宣布奥林匹克运动会将继续进行,但各个国家有权为了自身安全不比赛,是谢尔盖集中队员,告诉队员如果那些政府官员让我们退赛是为了明哲保身,那我们呢?我们又怎么给自己一个交代?

谢尔盖冲动而不失理智,自傲而不自满,刻苦上进而不耍小聪明,即使知道自己比队里任何人都强,却从不自负,所有队员训练结束后,他还坚持负重上篮等训练。

《绝杀慕尼黑》虽然只是一部**,却能把每一位主人公刻画得非常细腻,政客的作风、场上的观众、教练的心酸与感动这些,即便是细枝末节的地方也能够展现出他们特有的性格。 整部**里,不管是加兰任还是谢尔盖,其实都在努力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或许,这也是苏联之所以能胜利夺冠的原因吧。

这部豆瓣评分8.3的**很值得一看,尤其是从小对于篮球有着不一般的喜好的我来说,每一个扣杀,挡拆,都让我拍案叫绝!

例如,来自穆舍的无敌扣杀。

还有谢尔盖的胯下扣篮。

历史上有5次与奥运会直接有关的死人事件:

一、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办的第5届奥运会,一名马拉松选手在比赛中猝死。死因是比赛期间天气酷热;

二、是1960年罗马奥运会死人事件。在自行车赛中,丹麦运动员詹森暴死途中、起初以为是天气炎热所致,后经尸体解剖,证明是服用了药物的结果。詹森之死引起了大会的震惊和重视,同时促使国际奥委会开始重视反兴奋剂的问题;

三、1972年8月26日,第20届奥运会在原联邦德国(西德)的慕尼黑召开。盛会的欢乐祥和却难以化解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9月5日凌晨,8名全副武装的“黑九月”巴勒斯坦恐怖分子闯入以色列代表团驻地,劫持了9名以色列运动员和2名教练作为人质。

枪战中,恐怖分子虽被击毙,但人质也全部遇难,造成了震惊世界的“慕尼黑惨案”;

四、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的奥林匹克公园爆炸案。爆炸发生在奥运会期间的7月27日凌晨1点15分左右。当时开张刚一个星期的奥林匹克公园正在举行通宵达旦的露天音乐会,至少有5万名观众聚集在公园里听乐队的演奏。

这起爆炸案直接炸死了一名44岁的妇女,110多人被炸伤,其中有6名受伤者是执勤的警察。还有一名当时在公园内的土耳其摄影记者因为急着赶往事发地点采访,因心脏病突发死亡;

五、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一名丹麦帆船运动员,23岁的霍尔姆在便道上撞死一位行人。 车祸发生在8月15日晚21点左右,霍尔姆和队友克劳斯奥尔森以及他们的教练(非奥运会持证教练)托马斯·贾科布森驾车发生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一名30岁的牙买加导游在事故中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