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培荣的艺术经历

2.茅盾的简介有哪些?

3.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我为全运做贡献

4.乔红的人物经历

陕西全运会照片,陕西全运会绘画

中国当代青年诗人、作家、书画家、设计师、策划师。五岁开始接触书法、国画,因书画的需求,后与文字有染。广西金兰文联会主席,中国国际艺术协会会员,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南文学主编,艺轩书画馆馆长,艺轩教育培训机构总裁,艺轩文化董事长,艺轩茶叶总经销,青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百色市云山诗社社员,南宁诗词学会会员,广西青少年书画学会理事,四川省至州诗联网驻站作家,《中国诗人村》、《行走》(原《湿地》)编委等。 1987年9月3日(农历7月十一)生于广西南宁武鸣宁武东王。

1992年——1993年1992年——1993年,开始接触书法、国画。

1994年——1999年,期间的书画艺术启蒙于邻里街坊,书法方面主要临摹“两王”书帖,其次临摹“欧体”、“颜体”、“柳体”。画画方面主要国画、儿童漫画。

1994年9月——2000年7月,就读于东王小学。

2000年9月——2003年7月,就读于南宁宁武二中。

2000年——2003年,师从宁武二中林清老师学习水彩、色彩、素描等。

2003年9月——2006年7月,就读于南宁锣圩高中。

2003年——2006年,师从锣圩高中吴晓松老师学习水彩、色彩、素描、国画、图案基础等。

2004年11月,高中校运会三级跳远第二名。

2004年11月,高中校运会800米第二名。

2005年11月,高中校运会三级跳远第一名。

2005年10月——2006年8月,师从广西艺术学院罗斯德教授学习书画艺术。

2005年,师从黄德平,与其进行诗词方面的创作。(黄德平,南宁市诗词学会会长。)

2006年9月——2009年7月,就读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2006年9月,师从水彩画名家刘少华,与其学习水彩、色彩。(刘少华,北海人,广西科技书画院画家、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外聘教授、广西著名水彩画家。)

2006年10月,从师于劳廉先,与其进行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劳廉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西作家学会会员、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党总支书记。)

2006年12月,师从于广西书法家协会曾宪高老师学习书法。(曾宪高,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南宁市书画家协会会员。)

2007年1月,在院第九届运动会荣获三级跳远第一名。

2007年3月,获院级奖学金。

2007年3月,师从钢笔速写大师、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罗克中教授,与其学习建筑速写、风景速写。(罗克中,广西著名钢笔速写大师、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外聘教授。)

2007年5月,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孙祝,与其学习中国画。(黄孙祝,福建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广西科技书画院院长。)

2007年6月,师从书画家梁万淇学习书法、篆刻。(梁万淇,钦州人,广西科技书画院院长、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外聘教授。)

2007年6月,荣获“体育积极分子”和“文艺积极分子”。

2007年7月,荣获“江西诗歌比赛二等奖”。

2007年8月,结义金兰于贾星研,与其进行文学艺术方面的创作。(贾星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建平文联秘书长、辽宁朝阳市作家协会理事、就职于中共建平县委宣传部。)

2007年9月,完成第一本诗集《一起走过的记忆》。

2007年9月,师从于书画家方浩园学习书法。(方浩园,广西科技书画院副秘书长、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南宁市书画家协会会员。)

2007年12月,荣获院第十届运动会三级跳远第三名。 2008年1月,获得院级奖学金。

2008年1月,荣获青少年书法比赛三等奖、青少年绘画比赛二等奖。

2008年3月,完成第二本诗集《一起走过的日子》。

2008年5月,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书法奖和诗歌奖。

2008年5月,获第七届全国少年之星创新作文大赛金奖。

2008年5月,世界华人青少年“中华情”主题写作大赛银奖。

2008年5月31日,广西大学空谷文学最佳人气奖。

2008年6月,第六届“火鸟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国画青年组金奖。

2008年6月,奥林匹克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书法青年组铜奖。

2008年6月20日,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铜奖。

2008年6月23日,第六届天才杯全国青少年作文大赛二等奖。

2008年6月,第九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

2008年8月,首届中华鲁迅文学大赛铜奖。

2008年8月,作品《绿意让我们没有距离》刊登在《诗友》08年第四期。

2008年9月,荣获“复兴之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文学征文二等奖。

2008年10月,荣获“和谐中华”首届全国书画作品展入选入展奖。

2008年11月,第九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

2008年12月主编(以及排版和封面设计)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首期刊物《绿野》杂志。

2009年5月,获第八届全国少年之星创新作文大赛金奖。

2009年7月,在青岛创作小说《流浪的小孩》及书画册《青春恰好》。

2009年8月——2009年10月底,在辽宁朝阳建平创作小说《流浪的小孩》及书画册《青春恰好》。2009年9月,完成第三本诗集《青苹果的滋味》。

2009年10月,分别去往北京、天津创作小说《流浪的小孩》及书画册《青春恰好》。

2009年10月,山东省“齐鲁国际诗歌网”与山东青年诗歌协会联合举办“和谐中国、全民全运”2009济南全运会征文荣获优秀奖。

2009年11月,在江苏苏州创作小说《流浪的小孩》及书画册《青春恰好》。

2009年12月,碧野半月圆 第十三期采用诗歌《我的方向》。

2010年1月,回到南宁,并完成了书画册《青春恰好》。

2010年2月,完成小说《流浪的小孩》。

2010年3月,构思与创作小说《我的大学》、《美在绿城》和**剧本小说《2020原始社会》、《抗霸子》,以及开始创作第四本诗集《底心的年华》。

2010年4月,和人民文学副主编邱华栋、民族文学主编助理杨玉梅参与中国壮乡三月三歌圩。

2010年6月26日——6月29日,应区党委宣传部的邀请参加广西优秀青年精英上海世博学习之旅活动。2010年8月8日,荣获广西百佳华百货员工篮球比赛男子组冠军。

2010年8月下旬,荣获深圳百佳华百货成立十五周年征文二等奖、书法三等奖。

2010年9月,《百佳华》杂志第三期刊登组诗《佳华,对你的颂歌唱不完》。

2010年10月10日,完成诗集《王艺轩诗选》。

2010年10月10日,佳华信息报第205期刊登新闻稿“庆祝深圳百佳华百货成立十五周年暨广西百佳华百货举行供应商联谊会”。

2010年11月1日,构思待创作小说《三年,只为等一个缘字》、《飘在深圳》;诗集《那年花事集》、《向往绿意》。

2011年6月,与未满等人编排《中国诗人村》首期刊。

2011年7月,在湖南参加中国诗歌研讨会暨曾国藩故居200周年纪念。

2011年1月荣获并入编《中华文学》2010年度 诗百家。

2011年1月,应广西区党委宣传部的邀请,以李宁和区党委的身份为广西优秀青年精英上海世博学习之旅活动一书写序。

2011年12月出版第五本诗集《王艺轩诗选》。

2011年11月入编和收录《湿地》诗刊。

2012年3月第二次印刷出版第五本诗集《王艺轩诗选》。

2012年5月作品《秋叶》入编和收录《深圳80后诗选》。

2012年8月创作完成小说《我的风流史之给自己一两力》。

2012年曾与人创办艺轩文化国际集团,下设艺轩书画馆、艺轩教育培训机构,艺轩茶叶,青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并任艺轩书画馆馆长,艺轩教育培训机构总裁,艺轩文化总裁,艺轩茶叶总经销,青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

2012年9月参与深圳红荔书画馆组织的爱从深圳出发第二十九回——情系滇西北学子爱心活动。

2012年10月《在每一个宁静地夜》荣获观澜文学优秀奖。

2012年11月《每一个宁静的夜》《我的方向》《我有一个简单的梦想》《如果你是我生命中的唯一》《如果我不爱你》《殇》等七首入编和收入 陇东文学。

2012年11月参加东莞茅台典藏酒会,结识冯小刚的编剧黄钰贤,黄钰贤并想收其为徒。

2012年11月构思开始创作小说《我的风流史之飘在深圳》。

2012年12月,构思创作第二本书画册《在路上》。

2012年12月,创作完成第六本诗集《向往绿意》。

2012年12月15日,应邀参加书画家、大慈善家黄南美先生86大寿。

2012年12月31日,深圳青年诗人迎新诗会。

2013年4月,参与中国壮乡三月三歌圩。

2013年第九期诗百家精选入选《秋天趟过我心中的河流》

作品入选《中华文学》2010年度诗会特刊诗百家专栏

第六届“虞姬杯”全国征文大赛散文小说组入选《北京随想》

香稻诗报2011年冬季刊入选作品六首

《深圳80后诗选》入选诗歌《秋叶》

有诗歌入选“我们的苦难、我们的爱”专题文选集

《我的方向》《午夜,我写诗了》入选《中国青年诗人精选集》

第三届中华校园诗歌节教师组三等奖

2013年,第三届中华校园诗歌节教师组三等奖

2014年,龙华新区文化节征文三等奖

2014年,多幅字画被中国集邮收集发行邮票、明信片等

陈培荣的艺术经历

第一届全运会

会徽由金色的跑道、金色的麦穗和夸张的红1字组成,麦穗代表建国10年的丰硕成果,而似乎要冲出跑道的1字恰似上升的“箭头”,象征着当时人们热火朝天建设新中国的激情。

于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行。赛项有:田径、体操、举重、游泳、跳水、赛艇、武术、中国式摔跤、射箭、中国象棋、围棋、赛马、障碍赛马、射击、摩托车越野和足、篮、排、乒乓、羽毛、网、手、棒、女垒、水、马球等球类项目,共36项。表演项目有赛车场自行车、击剑、自由式摔跤等6项。参加运动会预、决赛的共有29个代表团的10658人。

有7名运动员4次打破游泳、跳伞、射击、航空模型4项世界纪录,有664名运动员844次打破106个单项的全国纪录。前十名依次为:解放军、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河北、黑龙江、福建、内蒙古、山西。

第二届全运会

会徽由金色的跑道,醒目的“2”字和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构成,跑道上方的红旗飘扬象征高举社会主义伟大红旗。

于1965年9月11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开幕式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邓小平、董必武等党和国家***。赛项共22个。武术作为表演项目。30个代表团的5922名运动员参赛。有24人10次打破9项世界纪录,有331人469次打破130项全国纪录。

第三届全运会

会徽背景从金色的跑道变成了圆形的体育场,寓意当时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安定团结的愿望;圆形的体育场上依然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表示继续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

于1975年9月12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赛项有28个。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代表团12497名运动员参赛。有1个队4人6次打破3项世界纪录,2人2次平2项世界纪录,49个队83人197次破62项全国纪录,4队36人144次破58项青少年全国纪录。 前十名依次为:广东、北京、上海、辽宁、福建、解放军、广西、黑龙江、江苏、山东。

第四届全运会

会徽由金色的跑道和燃烧的火炬组成,当时正值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火炬象征着继往开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于1979年9月15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代表团的15189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共有5人5次破5项世界纪录,2人3次破3项青年世界纪录,3人3次平3项世界纪录,12人24次破8项亚洲纪录,36个队204人376次破102项全国纪录,2队6人10次破5项全国少年纪录。前十名依次为:解放军、北京、广东、黑龙江、上海、吉林、辽宁、山西、山东、江苏。

第五届全运会

会徽首次运用中西文结合的表现手法,图案立意新颖,横放的跑道,加上与之垂直的国旗,形成“中”字,象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五届的五字改用罗马字“V”,又是国际公认的“胜利”代号,象征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条战线均取得伟大胜利。

于1983年9月18日至10月1日在上海举行。赛项有25个,表演项目1个。其中艺术体操、柔道、帆板、曲棍球是新增比赛项目。31个代表团的8943名运动员参赛。有2人3次打破2项世界纪录,4人5次平3项世界纪录,创一项世界青年纪录,7人12次破9项亚洲纪录,64人38队142次破60项全国纪录。前十名依次为:广东、上海、辽宁、北京、解放军、江苏、浙江、广西、山西、福建。运动会设五种奖,其中“精神文明奖”是首次设立。

第六届全运会

会徽由醒目的“6”象征火炬,跑道则形象地表达出“羊”的韵意。火焰变型而成的“6”,意味着第六届全运会;以“羊”字的三横引伸为跑道,表示全运会在广州(羊城)举行。

于1987年11月20日至12月5日在广东举行。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应邀出席了开幕式。37个代表团12400名运动员参赛。运动会共设比赛项目44个,表演项目3个。本届运动会有10人2队17次破15项世界纪录,3人3次平3项世界纪录,2人2次超2项世界纪界,创造或超过48项亚洲纪录和最好成绩;创造85项全国纪录和最好成绩。团体总分前十名依次为广东、上海、辽宁、北京、山东、四川、湖北、江苏、浙江、河北。

也是第一次使用吉祥物的全运会。吉祥物:

取名为阳阳,与羊城谐音。相传在周代,南海有5个仙人,骑着5只羊飞临广州时,留下了一茎禾穗,祝福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将这个美丽的传说、传奇的小羊,作为良好的愿望赋予第六届全运会是非常恰当的。

吉祥物小山羊是著名漫画家陈树斌的力作,他以夸张的漫画手法,把羊的忠厚温顺和体育动感成功地结合起来,使这只拟人化的小山羊以其雅、拙、美的艺术魅力而备受群众喜爱。

第七届全运会

会徽图案是一把燃烧的火炬,火焰由罗马字母VII(七)字变型而成;手柄成跑道造型,由两个相反的“7”字组成,点明届数。

于1993年9月4日至15日由北京承办,四川、秦皇岛协办。北京市承办26项,四川省承办15项,秦皇岛市承办帆船和帆板2项。中国式摔跤、围棋、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无线电测向、跳伞等此届之后不再是全运会项目。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全国45个代表团约8000人(其中运动员4228人)参加了运动会。共有4人4次创4项世界纪录,18人4队43次超21项世界纪录,4人4次平3项世界纪录,54人1队93次创34项亚洲纪录,61人3队143次超66项亚洲纪录,130人14队273次创117项全国纪录。奖牌榜前十名依次为:辽宁、广东、上海、北京、湖北、河南、江苏、四川、湖南、解放军。

会歌为《五星邀五环》。

吉祥物:取名为明明。

第八届全运会

会徽图案由代表八运会的8和代表上海的汉语拼音字母“S”重新组合,图形外围是红色的“8”,中心形成一个白色的“S”,视觉上像一把火炬,又像一朵上海市花白玉兰;下半部分以“8”字为基础,像上海8万人体育馆,一环套一环,象征着全国人民大团圆。

于1997年10月12日至24日在上海举行,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贯彻落实。宗旨是:团结、进步、文明、参与。其精神概括为:爱祖国、重参与、讲文明、创佳绩。

46个代表团共2万余人(运动员7647人)参加,其中首次参加全运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团由257人组成。赛项有28个,共319个小项,除武术外均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共有179人659次超41项世界纪录,其中16人19次超7项奥运项目世界纪录,4人4次平3项世界纪录,100人3队367次超55项亚洲纪录,88人6队142次创66项全国纪录。奖牌榜前十名为:上海、辽宁、山东、广东、解放军、江苏、北京、吉林、湖南、浙江。

吉祥物:

以"牛年画牛"的设计思路,采用"卡通牛"的绘画技巧,意喻"初生牛犊不怕虎"。配以跳跃动作,富有勃勃生机的体育气息。小牛脸部造型以笑脸相迎,活泼可爱,右手伸出八字形二指,点明"八运会"。

茅盾的简介有哪些?

1978 水彩画“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入选《华东六省一市肖像画展》

1979 出版《绘画色彩知识》专著(合作)

1980 设计完成《1980年上海国际举重锦标赛会徽》、招贴画

1982 设计完成《1982年上海第七届运动会会徽》、招贴画

1982 “友谊唇膏招贴画”入选《第一届全国广告设计展览会》、并获优秀作品奖

1983 设计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运会会标》

1983 《陈培荣水彩画展》在上海举行

1983 出版《陈培荣画选》

1983 水彩画“花卉”、“山峡”入选日本《现代中国洋画家展》;

水彩画“柳荫渔歌”、“壮年”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1985 出版《陈培荣水彩画选》

1986 水彩画“上海之夜”入选《全国水彩、粉画展》

1987 设计完成《上海优秀出口商品大型广告画册》并分别在前南斯拉夫和美国获国际图书博览会奖

1989 应邀赴新西兰奥克兰技术学院讲学,并举办《陈培荣水彩画展》

1990 完成《上海工业企业技术展评会》“轻工馆”的设计,荣获展示设计一等奖

1991 参与设计“上海市会徽”

1993 水彩画“花卉系列”入选韩国《中国水彩画精选百人展》

1994 设计完成《94世界线操纵航空锦标赛会徽》

1994 水彩画“大珠小珠落玉盘”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7 水彩画“冰清玉洁”入选《97中国艺术大展》

1998 水彩画作品入选《上海水彩画20家作品集》

1999 水彩画“国色天香”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作品奖

1999 油画作品入选《上海油画22家作品集》

1999 “上海银河宾馆馆标设计”获《99上海国际创新设计博览会暨设计用品展》创作设计大奖

2000 水彩画“花卉系列”入选《上海水彩画年展》

2001 水彩画、油画作品入选“上海中德文化交流”画展

2001 受邀担任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时装摄影大赛评委

2002 受聘于清华大学担任上海教学中心特聘艺术系教授

2002 “花卉系列”中的八幅水彩画作品参加“中国水彩画名家精品展”并被收入《中国水彩画名家精品集》。(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4 受邀担任“新天地”杯2004环球洲际**中国江苏大赛总决赛评委

2005 水彩画“娇”、“洁”入选“上海水彩画年展”

2005 受邀担任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标志评审委员

2005 受邀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会徽设计评委

2006 水彩画“花之韵”入选《中国百年水彩画大展》

2007 “陈培荣新意象油画展”在上海新天地一号会所举办

2008 “花卉系列”中的三幅作品参加中国华东六省一市水彩画画展,并被收入《华东六省一市水彩画邀请展作品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9 “陈培荣新意象绘画展”在上海浦东惠生艺术中心举办

2009 被聘请为法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艺术大师

2010 “陈培荣作品展”在上海杰艺术画廊展出

2010 “陈培荣大师新意象画展”在上海文隆艺术馆举办

2012 “陈培荣新意象画展”在上海羊羊艺术馆举办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我为全运做贡献

简介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后》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史无前例”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1981年辞世

主要作品

《子夜》出版于1933年,震动了中国文坛,瞿秋白把这一年称为“子夜年”,可见它的影响之大。这部长篇围绕着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赵伯韬之间的尖锐矛盾,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绘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广阔画面:工人罢工,农民,当局镇压和破坏人民的革命运动,帝国主义掮客的活动,中小民族工业被吞并,公债场上惊心动魄的斗法,各色地主的行径,资本家家庭内部的各种矛盾……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艺术地再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风云,反映了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风貌。茅盾以《子夜》这部长篇杰作的创作,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子夜》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1896一1981创作的长篇小说,初版印行之时1933年即引起强烈反响。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子夜〉和国货年》历史的发展证实了瞿秋白的预言。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日本著名文学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荐十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巨著时,便选择了《子夜》,认为这是一部可以与《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媲美的杰作。

茅盾的小说,素以全景式地展现宏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见长。《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并没有截取某条小巷或某个街角,而是从居高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资本家的豪奢客厅、夜总会的光怪陆离、工厂里错综复杂的斗争、证券市场上声嘶力竭的火并,以及诗人、教授们的高谈阔论、太太**们的伤心爱情,都被组合到《子夜》的情节里。同时,作家又通过一些细节,侧面点染了农村的情景和正发生的中原的战争,更加扩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从而实现了他所设定的意图:“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使一九三零年动荡的中国得一全面的表现。”当然,茅盾的“大规模”“全面”描写,并不是把各个生活断片随意拼帖在一起。他精心结构,细密布局,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衰史与性格发展史,牵动其它多重线索,从而使全篇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场景,又沿着一个意义指向纵深推进,最终以吴荪甫的悲剧,象征性地暗示了作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性认识:“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茅盾近乎以写史的态度创作小说。《子夜》的情节,是被镶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这一真实的历史时空里的。小说中描写的一些情景,如公债交易、蒋冯阎大战等,都是有据可查的真实的史实。《子夜》把这类非虚构性的话语引进小说,与虚构性话语融汇、辉映,应该说是相当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文体试验。《子夜》的史诗品格,无疑得益于“诗”与“史”两种语言巧妙调适与组合。

《子夜》在整体布局上具史诗般宏阔,但细节描写的笔触又极为委婉细致,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颤动的波纹。这一特点,早在三十年代,吴宓先生就曾指出过并大加赞赏,称《子夜》“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而其细微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茅盾认为吴宓的评论真正体会到了“作者的匠心”。

《蚀》描绘了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动态。《林家铺子》以林老板经营的小店铺的兴衰沉浮为中心,多方面地描写了林老板与整个社会的联系,阐释了林家小店铺的破产是整个工商业共同的前途的重要思想。《春蚕》通过农民老通宝一家人蚕花丰收,而生活却更加困苦的事实,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农民真正的出路,需在丰收之外去寻找。如同《子夜》一样、《林家铺子》和《春蚕》也是很有代表性的社会剖析小说。它们长期地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是供青少年学习的范文。《林家铺子》和《子夜》还被拍成**,在中国广大城乡引起强烈反响

推荐于 2017-11-25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11个回答

2条评论

评论,是对回答者的感谢

热心网友2

写得好

热心网友1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靠谱的婚姻介绍所—来世纪佳..

世纪佳缘知名靠谱的婚姻介绍所,免费相亲,交友,全新体验,不一样的感受!..广告2019-11-08

矛盾,闻一多,简介,及作品,

你好,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子夜》、《蚀》三部曲 、《腐蚀》、《虹》 、《锻炼》 、《霜叶红似二月花》 、《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 、《多角关系》 短篇小说: 《报施》、《创造》、《春蚕》、 《大鼻子的故事》 、《林家铺子》、《色盲》、《诗与散文》 、《石碣》 、《手的故事》 、《水藻行》 、《小巫》、《烟云》 、《有志者》 、《自杀》 散文: 《白杨礼赞》、《卖豆腐的哨子》、《人造丝》、《全运会印象》、《车中一瞥》、《鞭炮声中》 、《谈月亮》 、《雾中偶记》、《大地山河》7赞·124浏览

矛盾作品《蚀》的简介

《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幻灭》写的是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汉。女主人公章静情感脆弱而富于幻想。她缺乏斗争的勇气;意志软弱。她对生活容易燃起希望,也容易感到失望。章静讨厌上海的喧嚣和“拜金主义化”,在读书和爱情两方面都感到了幻灭。为革命形势所鼓舞,她到革命中心的武汉。她换了三次工作,但是每次都“只增加些幻灭的悲哀”。章静抱着这种脆弱的感情和幻想,寻求个人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幻灭,这些都反映了革命浪潮冲击下某些知识分子共同的特点和命运。 《动摇》写的是大革命时期武汉附近一个小县城的故事。作为革命联盟的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方罗兰,在革命形势急剧变化的时候,动摇妥协,助长了的气焰。他知道混入革命内部的胡国光的罪恶而不敢揭露和斗争。他害怕人民群众的力量。当革命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不但束手无策,而且为了个人的安全而决定离开革命。胡国光是一个“积年的老狐狸”,他利用种种卑污手段混进革命阵营,用伪装的革命面具掩盖自己的投机破坏行为。关于革命者李克,用墨不多,但多少勾勒出了他的敏锐果断、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当革命危机已经显露的时候,李克以特派员的身分来到这个县城,是他指出了这个县过去工作的病根,是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说服那些被胡国光所欺蒙和煽动了的群众,是他当革命遭受了失败,把革命的武装力量转移到南乡去准备继续战斗。正是由于这些斗争生活的反映,由于李克这个人物的出现,《动摇》成为三部曲中低沉气氛最少的一部。 《蚀》的第三部《追求》,如茅盾在《读〈倪焕之〉》中所说,意图在于“暴露一九二八年春初的知识分子的病态和迷惘”。其中所写的人物,在革命高潮期间都曾有过一度的昂奋,当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时候,他们既不肯与派同流合污,但又囿于阶级的局限,认不清自己的正确道路,故虽各有所追求,而最终都不免于失败。张曼青的“教育救国”和王仲昭的“新闻救国”的道路没有走通;章秋柳只能在官能享受的自我麻醉中毁灭着自己,也毁灭着别人;另一人物史循,则由怀疑、颓废以致求死不得。“理想与事实不相应合”,是这些人在“追求”失败后得出的共同结论。13赞·1,525浏览

矛盾的生平事迹,主要作品。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茅盾(沈德鸿)简介 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继母养育长大。7岁时,茅盾随父亲进了家塾,由继母亲自指导,学习新学。8岁时,父亲病重,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值材高级小学,从 毛泽东主席与周扬、茅盾、郭沫若 他的留存作文中就可见得他流露出忧国忧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绪。13岁时,在母亲帮助下,踏上到湖州的火车,结束童年时代,开始了中学生活。16岁时中秀才,通晓中医,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新学。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也是“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积极开展革命文艺运动,在鲁迅及其作品研究方面有开创性贡献。他的学识和才能被总经理和编辑所所长发现,被调到国文部,帮助老先生孙毓修合作译文。茅盾在一个月内译完面向青年的通俗读物,取名《衣》,后又译了《食》和《住》,后又帮他编《童话》一刊,这是茅盾开始文学创作的第一站,1918年,写出了童话《寻快乐》,他的童话作品还有《大槐国》《负国报恩》《树中饿》《驴大哥》《金龟》《飞行鞋》《怪花园》《风雪云》。就在这时候,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的工作,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创造》、《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后》等。他还创作了《白杨礼赞》、《风景谈》、《森林中的绅士》等散文,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感。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辰,他的声名日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 茅盾笔名 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刑天、刑风等,都是他用过的笔名,他还有许多笔名,有几十个。不过,茅盾和蒲牢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茅盾的生平 1896年7月4日茅盾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茅盾的启蒙教育开始较早。小学前便读过家塾、私塾。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在这里,他不仅读到了国文、修身和算术教科书,并且对绘画发生了兴趣。那时,在一般守旧人的眼光里,小说之类被称为诲*诲盗的“闲书”,是不准孩子们看的,但茅盾竟得到明达的父母的允许。《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等,都是他这时爱读的书。从茅盾小学时代留存的作文中得见,当时便流露出忧国忧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绪。 茅盾的中学时代,是在浙江的三所中学度过的。1909年,他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插班二年级读书,1911年秋季转入嘉兴中学堂。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茅盾热情地迎接了这次革命,做起革命的义务宣传员来。在学校里,由茅盾和几个同学发动,抨击了一个不得众望的学监,而被学校除名。于是,他便转入杭州安定中学校学习,并在那里毕业。在中学时代的生活中,固然有些师长,给茅盾以深刻的印象和积极的指导,但整个的学习空气是陈旧的。“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气度要清华疏旷”(《我的中学时代及其后》)。这一切曾给茅盾以古典文学的修养,但在他的回忆里更多的却是平凡、灰色和令人窒息的东西,他几乎把课余时间都消磨在看小说上。古典小说启迪了他的文思,同时也在他的作文格调上显露出印迹。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的窘迫,便开始工作谋生。 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开始在英文部修改英文函授生课卷,继之和别人合作译书。这样,便有最初的翻译《衣食住》(卡本脱著)问世。不久,又到国文部编写《中国寓言》,一面也参与《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 1920年初,“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开展中,茅盾开始主持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的编务工作。这时连续撰写了《小说新潮宣言》《新旧文学平议之平议》和《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等论述,表露了茅盾早期的文学见解。同年11月,茅盾接编并全部革新了《小说月报》;12月底,与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周作人等联系,并于1921年1月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当时,茅盾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的探讨、文学批评和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921年度,茅盾发表的译著约130余篇。他以充沛的精力,致力于文学革命活动。两年后,由于商务印书馆守旧派对《小说月报》的革新不满,茅盾辞去了该刊的主编职务,转到国文部工作。 与此同时,茅盾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 1921年初,茅盾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中国***成立,他成为中国***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2年后,曾以《小说月报》编务为掩护,从事党中央联络员工作。这时期,也曾先后在党所办的平民女校、上海大学任教,为革命事业培养干部。 1925年5月10日,沈雁冰在《文学周报》第127期发表长篇论文《论无产阶级艺术》。本月17日,31日和10月24日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73、175和196期继续刊载,这是1924年提出革命文学的口号之后沈雁冰为了对无产阶级艺术的各个方面试作探讨,同时也清理自己过去的文学艺术观点而写的。 文章共分5节。第一节探讨无产阶级艺术的形成;第二节论述无产阶级艺术产生的条件;第三节探讨对无产阶级艺术的范畴;第四节苏联的文艺现象讨论无产阶级艺术的内容;第五节讨论无产阶级艺术的形成。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茅盾直接投身于群众革命运动。 6月,和郑振铎等创办了《公理日报》,不久被迫停刊。8月,作为职工代表,参加了商务印书馆的罢工斗争。国民党召开西山会议后,茅盾和恽代英奉中共中央之命在上海组织了国民党左派的上海市党部。 1925年底,茅盾和恽代英等被选为左派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代表,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留广州工作,在毛泽东任代理部长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茅盾返沪。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成立国民政府。茅盾赴武汉,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 1927年春,出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从4月至7月间,为该刊撰写社论、述评30余篇。 7月,汪精卫组织“分共会议”,公开叛变革命,茅盾撤离武汉,准备参加南昌起义,抵九江后因路途阻塞,经牯岭回上海。这时,又遭国民党派通缉。从此,他以茅盾为笔名,开始创作和其他文学活动。 1927年9月,发表《幻灭》, 1928年6月,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同年7月,离上海去日本,先住东京,后迁京都。客居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一些短篇小说、散文诗作;以及《神话杂论》《西洋文学通论》和《北欧神话ABC》《中国神话研究ABC》等著作;《从牯岭到东京》《读〈倪焕之〉》等论文。 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一度担任“左联”执行书记。从此,茅盾和鲁迅在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和社会斗争。 1931年,抗议国民党派的政策,鲁迅和茅盾等发表了《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宣言》; 1932年2月,发表《上海文艺界告世界书》和《为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5月,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被害的消息传来,鲁迅、茅盾等8名作家发起《为横死之小林遗族募捐启》;7月,致电南京政府营救被监禁的国际工联的牛兰夫妇。 1934年9月,茅盾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进步文学的翻译事业开拓了新路。 1936年2月,当获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后,鲁迅与茅盾发出致中共中央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同年10月,茅盾和许多文艺工作者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号召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十年来,是茅盾创作的成熟和丰收的阶段。这期间,完成的有中篇《路》《三人行》和长篇《子夜》。《子夜》是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状貌的小说。它的出版,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绩,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历史途程上的里程碑。瞿秋白评价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子夜〉与国货年》)。与此同时,还完成优秀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的创作;翻译了丹钦科的《文凭》和吉洪诺夫的《战争》等书;此外还在《申报·自由谈》《太白》《文学》等刊物上写下了大量的杂文、文艺短评和作家研究专论。 1937年抗战初期,他参加了《救亡日报》的工作,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上海沦陷后,茅盾辗转长沙、武汉、香港、广州等地。 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茅盾被选为理事。4月,他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又为在香港复刊的《立报》编辑副刊《言林》。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原名《你往那里跑?》),便是这时完成的。12月,应杜重远的邀请,经海防、昆明去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 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4月新疆文化协会成立,茅盾被推举为委长。 1940年,新疆的统治者盛世才面目日益显露,茅盾被迫于 4月底离开新疆,经兰州、西安于5月末抵达延安。在延安期间,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讲学。在《中国文化》《大众文艺》等报刊撰文多篇。10月,从延安到达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这时,陆续完成了优秀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的创作。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统治区政治逆流日趋严重,茅盾和大批进步文化人士离开重庆到香港。5月,邹韬奋主持的《大众生活》周刊创刊,茅盾为编委;并在该刊连载了长篇小说《腐蚀》,这是茅盾的又一力作。9月,主编《笔谈》半月刊,计7期。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军攻占香港,茅盾等在中国***领导的东江游击队的帮助下,离开香港辗转达桂林。在桂林的9个月期间,写下了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和《劫后拾遗》等作品。 1942年底再赴重庆。 1943年8月起,长篇《走上岗位》陆续发表(未完成); 1945年,完成了第一个剧本《清明前后》的创作,并于9月在重庆上演。这一年的6月,进步的文艺界为纪念茅盾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举行了庆祝会,并发起茅盾文艺奖金征文。 1946年3月,抗战胜利后,茅盾离开重庆,经广州、香港,5月到达上海。主编《文联》杂志;并参加呼吁和平、争取民主的活动。在香港期间,曾连续发表《应走和平民主路线》《认清国情》等讲演。6月,和上海进步文化界一起呼吁和平,发表《上书蒋主席马歇尔及各党派》;7月,李公朴、闻一多惨遭国民党特务后,茅盾等致电国际人权保障会,揭露国民党罪行;10月,沈钧儒、茅盾等发表《我们要求政府切实保障言论自由》等文章。同年,翻译的苏联小说集《人民是不朽的》《团的儿子》《苏联爱国战争短篇小说译丛》出版。同年末,茅盾夫妇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邀请,离上海赴苏联访问。 俄文本茅盾文集(20张)  1947年1月起《游苏日记》陆续发表。4月,从苏联归国到达上海。这次访问,著有《苏联见闻录》《杂谈苏联》两部书。这时,国民党派发动内战,愈加残酷地实行法西斯统治,茅盾被迫于1947年末再赴香港。 1948年5月,茅盾等发表《致国内文化界同人书》在同年6 月,茅盾和香港各界爱国人士联名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吁请海内外同胞团结起来,促成新政治协商会议早日召开。7月,参与了《小说》月刊的编委工作,9月,主编在香港复刊的《文汇报·文艺周刊》。长篇小说《锻炼》便是在该刊连载的,此外还写作了一些短篇,并完成了《脱险杂记》。同年底,应中国***的邀请,茅盾夫妇离香港,经大连、沈阳,于1949年2月到达和平解放后的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7月,茅盾出席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国统区文艺》的报告。会上,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职务,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届、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考验中,茅盾始终与党和革命人民站在一起。粉碎江青集团后,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的著述计有《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和《茅盾诗词》(包括建国前的部分),晚年,经受着病衰的苦痛,仍致力于回忆录的撰写工作。 茅盾的著作,经人民文学出版社及其他出版社印行的计有:《茅盾文集》10卷集,《脱险杂记》《茅盾论创作》《茅盾文艺杂论集》《茅盾文艺评论集》《茅盾译文选集》《世界文学名著杂谈》《神话研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以及长篇《锻炼》等。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83年起陆续出版的40卷本的《茅盾全集》收录了他的全部文学著作。 1981年3月14日,沈雁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吐露出心声,他是李汉俊介绍入党的,应当是***最早的党员,因战争原因与党失去了联系,盼望死后仍承认他是党员之一。这年的8月3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

乔红的人物经历

北京奥运会给我们每个人留下了长久的回味,仿佛发生在昨天,我相信在即将到来的2013年沈阳全运会也会举办的像北京奥运会那样成功,同样也能给我们留下长久的回味。

我们将要通过全运会这个窗口展示沈阳的实力和魅力。全运会的举办,一定会给沈阳注入新的精神动力和继续进取信心,也一定会激励沈城儿女的拼搏精神,向全世界展现沈城大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灿烂文化和东北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盛情。全运会,将成为沈阳城市发展向外推介的一张名片。

我们将满怀激情,用文明与和谐去迎接全运会的到来,为沈阳添光彩。2008年北京奥运会把全世界的人凝聚在一起,2013年同样的力量也会聚集沈阳,让更多的人了解沈阳。

作为沈阳的小主人我们倍感自豪。在我看来,全运会对于沈阳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全运会第一次在东北城市举办,第一次走进沈阳这个“共和国长子”的家园,这也是沈阳第一次借助全运舞台展示城市的每一个细节和未来壮美的家园。

我们也会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支持全运,支持沈阳。现在我要抓紧学习,争取做一名全运会的小志愿者。我还会用七彩的蜡笔描绘出沈阳近些年来的发展和变化,现在的繁荣昌盛,人民对待客人的热情以及现在我无比激动的心情。鼓励我身边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为全运献出一份力。

文明迎全运,从起!我们应该讲文明懂礼貌,学习文明用语,热情待客。让我们一起用绘画、简报、手工报、照片、录像等方式来抒发喜迎全运的心情,展示沈阳人迎全运的风采,用我们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我们灵巧的小手去记录带有独特视角的全运会。

让我们一起来,宣传全运精神,传播践行文明礼仪,小手拉大手共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迎接全运会的召开做出贡献。

也许我们的肩膀尚且稚嫩,也许我们的声音还微不足道,但是我们可以把握现在,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争取在全运会上,展现我们沈阳的魅力。

花更艳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人们的心更年轻了。前方并不远,那里阳光灿烂,那里的希望像霞一样完美,全运要来了。真心预祝2013年全运会成为有史以来最出色,最精彩,最美妙的全运会。

李悦溪

乔红,女,1968年11月21日生育湖北武汉。湖北选手,原中国国家乒乓球队队员。

7岁开始打乒乓球,被选入南垸坊小学乒乓球队。1980年进入湖北省乒乓球队。

1987年12月入选国家乒乓球队。

1995年9月,与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签订为期2年的合同,从1996年3月起代表该公司参加日本国内比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正式退出国家队,继续到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打球。1997年6月回国参加第八届全运会。1998年与松下公司续签一年合同,出任日本松下电器队队员兼教练。

乔红:1968年生,身高1.62米,中国湖北省运动员,后入国家队.右手横握球拍两面拉弧圈结

合快攻打法.主要成绩:曾获第40届世乒赛女单与女双冠军,第1和第2届世界杯女团冠军,第25届奥运会女双冠军,第2届世界杯双打比赛冠军,第42届世乒赛女团冠军,第43届世乒赛女团,女双冠军和女单亚军,第26届奥运会女单第3名,女双冠军。

乔红除了发球极具威胁之外,其反手快拨或快带能有效地牵制住对方半台区域内的进攻火力;正手拉扣结合处理得当,命中率高;全面范围内的两面摆速快,能对付不同技术的打法.她技术全面,临场心理状态稳定.行家们认为,乔红是女子横握球拍两面拉弧圈打法向男子化方面发展在亚洲最成功的代表。

2008年作为奥运火炬手在家乡武汉传递圣火。

退役之后,乔红担任过国家队教练,现任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和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退役生涯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乔红正式退出国家队,继续到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打球,1997年6月回国参加第八届全运会,1998年与松下公司续签一年合同,出任日本松下电器队队员兼教练,2000年回国代表山东鲁能参加全国乒乓球俱乐部联赛,2001年9月至2003年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获得体育教育专业的学士学位。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担任中国乒乓球队教练,期间就读北京体育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8年担任广东省乒乓球训练中心主任。

大家的“开心果”

“我打球那会儿,挺痛苦的,脸上都没什么表情,那是被吓的。现在谁也吓不着我,我挺快乐的。”快乐的乔红还喜欢传播快乐,充当周围人的“开心果”。

可爱、随和,热心肠是朋友对她的评价。吃饭坐在乔红旁边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她会不停地招呼你吃,给你夹菜,大家也不用担心吃到最后菜会剩,因为乔红肯定会给每个人进行分配。在外边吃饭,无论谁埋单,乔红都要先把帐单拿来过过目,看有没有算错。这时的乔红尽显女人体贴细致的一面。

1996年退役后,乔红被中国乒协公派到日本松下电器公司队,卸去了责任和压力,在那边她边打球边教球,日子过得十分清闲。可她偏偏是个不会享“清福”的人,闲得她直发慌。2000年从日本回来,乔红“落户”广州,在华南师范大学一本正经地做起了学生。虽然套头衫牛仔裤的打扮,让乔红看上去跟普通学生没啥区别,可学校领导却对这个学生格外“关照”,动不动还请她吃顿饭。周围朋友就更不用说了,经常跟乔红说,想吃什么就打个电话,到家里只管伸筷子;周末朋友聚在一起玩,她难得才陪人家打打乒乓球,乔红很享受这种有朋友“照顾”的感觉。“可能我是一个人,他们都觉得我怪可怜的。还有就是我属于比较会营造气氛的那种人,大家在生活中都有各自的压抑,跟我在一起,闹腾闹腾可能挺解乏的。”笑看来善于充当大家的“开心果”让乔红深得人心。

据好友柳屹说,乔红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昵称——“闹闹”,原因是一旦她忙完自己的事情,最擅长的就是给别人“捣乱”。除非那天她心情不好,闹腾不起来,可过一会儿雨过天晴,便恢复“闹闹”本色。2001年大阪世乒赛时,时任乒羽中心主任的刘凤岩送了乔红一个异曲同工的日本名字——“闹得慌子”。

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乔红也会找朋友絮叨一番。“谁还没个烦心事,说出来就好了。我、刘北剑、柳屹三个人性格挺像,经常在一起。我在北京时,恨不得一个星期跟她俩见上4回,都是我去找她们。如果哪天正赶上她们有事,没时间陪我,她俩都会觉得挺内疚,说“闹闹”怪可怜的,可我要有事根本不理她们。”如此“没良心”的朋友却跟朋友维系了最铁的关系。“我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境界。”乔红一脸的骄傲。

1968年出生的乔红是个十足的“大小孩”,在训练场上,她永远属于“兴奋型”,认真给队员分组的同时,顺便绞尽脑汁地把自己也分进去。跟队员在一起做游戏、踢足球,属她玩得最疯,喊的声音最大。“连队员都说,只要乔姐和乔指导(乔晓卫)一上场,气氛就好多了。”一次身体训练,女孩分成两组进行接力赛。张怡宁和乔红分别是两个组的最后一棒,看见张怡宁“犯规在先”——还没等前一名队友跑回来就迎上去接棒,乔红也“不甘示弱”,中途折回,高举双臂做胜利冲刺状,周围的队员笑成了一团。“我从来没把自己当38岁的人,可能在运动队待着相对比较单纯。有时朋友说我,你三十几岁怎么过来的,酒不会喝,迪厅不去。可我觉得自己活得挺好,吃吃饭、喝喝茶,唱唱卡啦OK,不是挺好吗?”在生活中,乔红是一个按照自己想法做事的人,但她习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体谅人家的感受,所以,她从来不会让别人下不来台,也尽量不给人家添麻烦。可跟熟人要起东西来,乔红

从来没有不好意思的时候。“我要东西狠着呢,徐主任、李头,刘头、杨头、老蔡、北剑、国梁,哪个没被我要过东西,他们都说我是‘死脸’。我就是觉得跟他们熟,而且又不是什么大事。”这恐怕也是乔红的AB面。从来没拿自己当高人看过,乔红也因此得到了球迷最真诚的喜爱。球迷为她做的个人网站“乔红乒乓网”,也许没有现役国手的那些个人网站红火。可在偶像更迭如此频繁的年代,淡出人们视线后,还能被人惦记着,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当年,每收到一封球迷来信,乔红都会认认真真地读,格外钟情那些字迹工整的信,有空她也会提笔回一些。如今,当年喜欢她、给她写过信的两个女孩已经跟她成了很好的朋友。有时候,一个人的举手之劳成就的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梦想。“别人没接触我们这种人之前,也许觉得非常难接近,一旦遇到像我这样的,觉得太容易了,就会觉得我这人太好了。”很多人喜欢用“好人”这个词来形容乔红,可在她看来,那只是她性格的自然流露,她与人相处的方法也很简单:真诚地对待别人。

奥运火炬手

2008年5月31日北京奥运火炬武汉站的传递开始。奥运会体操冠军杨威成为武汉站的第一名火炬手。起跑仪式设在黄鹤楼公园。整个传递活动以“奥运圣火荆楚行、鄂川人民心连心”和“和谐之旅”为主题,武汉的圣火传递距离由原来的42.5公里缩减为20.7公里,将由208名火炬手完成。图为中国乒乓球女队教练乔红传递圣火,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双打金牌得主。

双打冠军油画

签名:庆裕 2002 展出:“奥运金牌榜”,中国青少年美育绘画工程之一,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2002年9月2日-9月4日。王庆裕(b.1941-) 河北唐山人。196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任杭州画院院长、杭州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常务副主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常任理事、浙江省文联委员。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被多所美术馆、博物馆和纪念馆收藏。主要作品有历史画《火红的战旗》、《气壮山河》、《革命先驱--孙中山》、《黄河谣》、《蓝色的梦》等。出版有《王庆裕画集》。 发表:《奥运金牌榜》,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主办,香港一画廊出版发行,2002年8月第一版。

夺冠瞬间

乔红与邓亚萍,1992年在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上,她与邓亚萍获女子双打金牌,女子单打负于邓亚萍获银牌。

个人语录

1、“那段时间,对王楠而言是最困难的,她身边需要一个能够信赖而且知心的人,听她说说心里话。我只是充当了一个倾诉对象,在这方面配合了她一下,努力让她有份好心情,烦心事儿少了,投入到训练中的精力自然就多一些,打球关键还是靠她自己。”

2、“我觉得我挺能配合人家的。虽然我比邓亚萍先拿到世界冠军,可

那会儿觉得自己双打挺差的,跟小邓配时,挺紧张的。我就觉得应该多想想她,理解她。加上她是进攻型,我是稳健型,我负责把球弄上台,由她来进攻。”

3、“比较一下我和小邓的付出,我觉得自己拿第二够好了。她实在太苦,每天平均比我多练一个小时。我除了比小邓差,比其他人还好呢。说实话,我挺佩服小邓的,我没有她那种毅力。但不羡慕她,可能我们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以我的性格,觉得那样活着太累。我比较随意,不会勉强自己,先尽力,不行就算了。”

4、“每次拿冠军都觉得挺知足,可到了下次打比赛,还想拿,但我确实很少跟自己较劲。你说我要是容易知足,也坚持不了10年啊。双打有小邓带我打,她那口气可以影响我,可单打我也一直不错。如果说我真的很知足,可能早就下去了。”

5、“我从来不说一定能拿冠军这样的话,因为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就算我觉得肯定能赢这个人,也不会说自己一定行,万一输了呢,人家该说你吹牛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