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里足球总统,马里足球运动员

梅西没能拯救球队,没能阻止阿根廷人的眼泪滑下眼眶。

一次失败,或许更能激起人们的斗志,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只能让人陷入绝望的泥潭。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球迷,很难体会到阿根廷人眼中足球的意义。对他们来说,足球是他们曾经骄傲的象征。甚至,是唯一的尊严。

现在,阿根廷人却不得不回头面对眼前的现实:经济的下滑,足球的退败。

我们的国家在倒退

作为上届世界杯的亚军,并且连续进入此前两届美洲杯决赛的球队,阿根廷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俄罗斯世界杯的夺冠热门之一。

然而,当潘帕斯雄鹰来到北方,却似乎有些挥不动有力的翅膀。

费尔南多·西格诺里尼曾是阿根廷国家队的体能训练师,他曾与球队一起经历过1986年世界杯夺冠的辉煌。小组赛期间,他就如此描述了阿根廷国内的气氛,“一种绝望的感觉在弥漫。”

他在接受《露天看台报》采访时表示,“这不过是一场足球赛,但却如此沉重,在这里,足球天生就是和生死一样重要的话题。”

“这个国家已经在很多领域上出现了问题,不光是足球,还有经济。我们的足球已经退步有好几年了,所有层面都在退步,今天的失利只是必然结果。”

“阿根廷足球的未来就像是阿根廷这个国家的未来,正在倒退。我们曾经是个伟大的国家,被外人敬佩,足球也一样。但现在,这些都已成为过去了。”

1986年世界杯,老马为何被奉为英雄?因为英阿马岛之战的失利让阿根廷积蓄的情绪顷刻爆发,这个冠军,尤其是对阵英格兰的上帝之手,被阿根廷人看做正义的降临。

足球是他们唯一的快乐,只有足球能够暂且帮他们忘掉耻辱。

经济状况,恶性循环

阿根廷足球的衰退,和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密不可分。

阿根廷国内青训的退步,直接原因也很简单——俱乐部和阿根廷基层的足球机构,已经拿不出更多资金去投资未来。

从2016年开始,阿根廷国内包括独立队、班菲尔德、阿根廷青年、博卡青年等多家传统俱乐部就传出了濒临破产的消息。据当时媒体报道,其中仅独立队一家,就拖欠了阿根廷足协近1亿阿根廷比索(当时约合人民币0.46亿元)。

经济状况捉襟见肘的阿根廷俱乐部,只能靠出售潜力球员来换取现金维持,但这无疑于饮鸩止渴:优秀球员外流,联赛观赏性下降,带来的只有关注度继续下降的恶性循环。

而从2009年到现在,阿根廷队已经连续5届世青赛没有进入四强。

去年的赛事,阿根廷U20青年队小组赛0比3不敌英格兰、甚至1比2不敌韩国,在小组赛阶段就无缘晋级。

在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和阿根廷队失利的消息一同见诸报端的,是阿根廷国内经济状况的恶化。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阿根廷比索再度大幅贬值,阿根廷央行已经连续三次加息,为此,阿根廷总统马克里也启动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谈判,向其寻求金融支持。

而据国际金融协会2017年估算,阿根廷持有美元债务2310亿美元,每年要偿还大量外债利息,美元升值势必增加外债偿还负担。在这样的境况之下,希望阿根廷的足球市场能够“逆市上扬”,无疑只是一种奢望。

阿根廷国家队的失利,球迷往往归罪于混乱的阿根廷足协:后勤安排不周、为了挣钱给球队做出不合适的热身赛安排、甚至拖欠前主帅马蒂诺的工资……

管理混乱固然是一个原因,但阿根廷足协缺钱也是不争的事实。

而对于球迷,他们甚至愿意承担近50%的利率去贷款看球。因为阿根廷国内的通胀率已经超过了25%,该国央行刚刚在上个月将基准利率上调到了40%。

在这样的背景下,贷款利率看上去也就显得没有那么不可接受了。

一位名为胡安·阿隆索的分析师表示,“在任何不在阿根廷生活的人开来,这些利率看上去会很疯狂,但是阿根廷人已经习惯了在这样的通胀中生活。”

2002年在韩日世界杯上,阿根廷足球也曾遭遇过悲剧——小组赛1胜1负1平无缘16强。

巧合的是,那一次阿根廷足球的悲情,和16年后的今天有着类似的背景。

那一年,阿根廷国内同样遭遇大幅度的货币贬值,阿根廷俱乐部的运营举步维艰,只有纷纷卖出球员才能求得一时的收支平衡。

相同的剧本,重复在阿根廷足坛发生,在经济状况的“拖累”之下,潘帕斯雄鹰想要展翅高飞,的确有些太过艰难了。

就算在俱乐部层面,阿根廷足球的衰退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上世纪1960到1970年代,来自阿根廷的俱乐部拿下了多达12座南美解放者杯的冠军。但从2002年世界杯之后,16年间,只有5支阿根廷球队问鼎。

在今年初,国际足球历史和统计联合会(IFFHS)发布的2017年世界足球联赛排名中,巴甲联赛和哥伦比亚联赛的排名都在阿根廷甲级联赛之前,虽然该排名的准确性受到一定质疑,但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出,阿根廷足球在南美洲的地位已然下滑。

来源:?澎湃新闻(上海)

南美雄鹰阿根廷,国土广阔而富饶,独立时间与美国相近,虽然近代也曾风光过,但始终没能成为有影响力的强国呢。

2019年8月11日,阿根廷前任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宣布连任落败。这一意外消息,立即演化为“黑天鹅”重创阿根廷金融市场,潘帕斯雄鹰再度折翼,这个新兴国家重蹈覆辙。

危机发生后,阿根廷比索对美元汇率狂跌25%。

股票市场集体雪崩,主要股指暴跌38%,阿根廷在美股上市企业集体暴跌,其中EDN跌59.3%、LomaNegra跌57.3%、BBVA银行跌55.85%。

阿根廷100年期“世纪债券”价格跌27%,至54.66美分;信用违约掉期(CDS)的数据显示,阿根廷在未来五年发生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当前为72%。

阿根廷遭遇了新兴国家经典的“股汇债三杀”。

近些年,阿根廷比索如自由落体般坠落(比索对美元汇率):

2014年,8:1;2018年初,18:1;2018年5月,38:1;2019年8月,57:1。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说阿根廷国民的财富,在过去五年缩水了7倍。过去8比索可以买到一袋美国的葵花子,如今要57比索。

阿根廷,这个早已被世人遗忘的国家;这些年,除了足球,也只有不断突发性的货币危机才能在全球刷到存在感。

自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以来,阿根廷爆发了9次金融危机。这个曾经快速增长的新兴国家,最近几十年反复踏进同一条历史河流,在货币及债务危机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阿根廷如此,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都如此。

拉美国家曾经是新兴国家的希望,在六七十年代经济快速崛起,之后却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再也没能拿到发达国家的入场券。

潘帕斯,是阿根廷人辽阔的精神家园。

“潘帕斯”源于印第安丘克亚语,意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

这片一望无垠的大草原,面朝大西洋,夏热冬温,气候湿润,黑土肥沃,水系发达,港口优良,是上帝赐予印第安人的绝美牧场,是南美及欧洲的粮仓。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葡萄牙、西班牙占据了南美这块风水宝地。迟到了的法国、英国只能去寒冷的北美捡漏。

早期南美印第安人在此地多以游猎为生,西班牙殖民者到来后,用铁丝网将这片荒野围起来变成牧场。

后来,西班牙移民者与印第安人长期融合形成了高乔人。他们以畜牧为生,信仰天主教,也保留了印第安传统。他们成为了潘帕斯草原的主人,为欧洲乃至全世界供应最鲜嫩的牛肉和国际A类的牛皮。

在美利坚独立40年(1816年)后,阿根廷也独立了。

1860年代结束了长期内战后,阿根廷人从此过上了田园牧歌式的快活日子。

阿根廷人非常自豪地说:“我们的平原从大西洋起,一犁头耕到安第斯山麓,都不会碰到一块石头。”

整个19世纪,阿根廷坐拥世上最肥美的牧场,创造了令北美、欧洲都侧目的“牛皮文明”。

20世纪初,凭借大量粮食和牛肉出口,阿根廷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被誉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

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收入为3797美元,仅次于英国、美国、意大利,高于法国的3485美元和德国的3648美元,远超日本、芬兰、挪威。当时,欧洲人流行一句话形容富得流油的人:“他像阿根廷人一样富有”。

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则被视作“南美洲的巴黎”,豪放健美的探戈舞姿和彪悍的高乔牛仔文化风靡全球。

但是,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终结了阿根廷人田园牧歌式的美梦。危机爆发后的第二年(1930年),牛肉、牛皮及农产品出口大幅度下跌,农场巨亏,工人失业,经济萧条,一场政变打破了阿根廷近70年的政治稳定,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国运。

此后半个世纪,阿根廷政局极为动荡,政府更迭多达25次。左翼倾向的军人政府与右翼倾向的文人政府长期斗争、轮番上台,国家政策多被集团势力所绑架。

1930年代大萧条后,阿根廷政府意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到了40年代初,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农业。但是,这时的工业主要是食品加工和简单的装配制造业。

到了50年代,政府开始重视重工业、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政府为了扶植制造业发展,采取了幼稚工业保护政策,大幅度提高了贸易壁垒。

这一结果是阿根廷自主生产的汽车、化工及重工产品的价格,比国际上高几倍,质量毫无竞争力。

如此,阿根廷在二战后错过了绝佳的工业化机会。

要知道在1950年,阿根廷的人均收入还要高于日本、德国,远超韩国。但是,日本、德国、韩国都在二战后工业立国,最终脱颖而出。

阿根廷人选错了赛道:阿根廷是农业大国,却是工业弱国。在近代,工业不兴,国之不强。

但其实,根本原因是,阿根廷从来就没有一场彻底的制度革命。

阿根廷人,是一群封建农场主的后代。

他们一出生就掉进了米缸里,缺乏动力投资重型工业,发展自由市场,建设合理制度。

诚然,北美的华盛顿、杰斐逊也是农场主的后代。但是,由于北美受英法殖民,华盛顿、杰斐逊、汉密尔顿等开国者,都具备良好的民主思想、自由精神的修养。这群开国者,努力建立一个没有集权统治的联邦共和政体。

而受西班牙统治的阿根廷人则不具备这种修养。

虽然杰斐逊也极力反对发展工业,试图将美利坚建设成为一个田园牧歌式的合众国。但是,在华盛顿的暗中支持下,汉密尔顿为美国打下了工业根基。

杰斐逊们开创了政体与制度,汉密尔顿们开创了工业与市场。

美利坚与阿根廷几乎同时结束了内战,但是美利坚彻底扫除了工业和制度障碍,阿根廷只是维持了农业发展的平稳政局。

美利坚与阿根廷,一个北乔峰,一个南慕容,同样地广人稀、欧洲移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寒冷的北美的制度优势愈加明显。

到了1894年,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阿根廷则成为世界第一大农业国。

孰强孰弱?

1929年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就像鸠摩智,是伪强国的测试机。

阿根廷在危机面前彻底裸泳,军政府上台,国家制度劣势暴露无遗。制度的落后,阻碍了这个国家从农业向工业转型。

再看美国,大萧条对美国的重创前所未有。但是,美国凭借制度优势,选举小罗斯福总统上台实施新政,避免了政局动乱,结束了经济恐慌,国家逐渐恢复了元气。

纵然如今对新政效果的评价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竞争性制度对社会具有极强的修复作用。

分别跟北乔峰南慕容过招后,鸠摩智直接了当地戳破江湖传言:“南慕容不过是浪得虚名,跟阁下齐名实在是有辱阁下的身份。”

这话糙了点,但理不糙。更糟糕的是,从此之后,阿根廷的制度劣势,对经济的侵蚀变本加厉。

二战后,阿根廷表面上发展重工业,实际上是换了一种方式吃祖宗的老本。

阿根廷不但牧场资源优越,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石油、天然气存储量巨大,铜、金、银、锂、铅、锌、铁等金属矿产丰富。其中,铍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二,铀矿资源储藏量名列拉美之首。

除此之外,阿根廷还拥有5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拥有众多海湾和气候温和的不冻港。

这些都是重工业发展的绝佳条件。但是,阿根廷人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赚钱,那就是利用优良港口出口矿产资源。

从出口农产品,到出口矿产资源,阿根廷的政治势力,从农场主演变为资源掠夺者、垄断者——军人政府。

这就是阿根廷没能发展起重工业的根本原因。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