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与欧盟的石油天然气贸易

2.制裁俄国的有哪些国家?

3.斯洛伐克人口和面积多大?

4.当年苏联为啥非要吞并波罗的海三国?

5.苏联到底为何要入侵阿富汗?

6.斯拉夫国家有哪些

俄罗斯对斯洛伐克历史战绩,俄罗斯对斯洛伐克ds

2016欧洲杯赛程表比分如下:

小组赛

法国—罗马尼亚 2:1

阿尔巴尼亚—瑞士 0:1

威尔士—斯洛伐克 2:1

英格兰—俄罗斯 1:1

土耳其—克罗地亚 0:1

波兰—北爱尔兰 1:0

德国—乌克兰 2:0

西班牙—捷克 1:0

爱尔兰—瑞典 1:1

比利时—意大利 0:2

奥地利—匈牙利 0:2

葡萄牙—冰岛 1:1

俄罗斯—斯洛伐克 1:2

罗马尼亚—瑞士 1:1

法国—阿尔巴尼亚 2:0

英格兰—威尔士 2:1

乌克兰—北爱尔兰 0:2

德国—波兰 0:0

意大利—瑞典 1:0

捷克—克罗地亚 2:2

西班牙—土耳其 3:0

比利时—爱尔兰 3:0

冰岛—匈牙利 1:1

葡萄牙—奥地利 0:0

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 0:1

瑞士—法国 0:0

俄罗斯—威尔士 0:3

斯洛伐克—英格兰 0:0

乌克兰—波兰 0:01

北爱尔兰—德国 0:1

捷克—土耳其 0:2

克罗地亚—西班牙 2:1

冰岛—奥地利 2:1

匈牙利—葡萄牙 3:3

意大利—爱尔兰 0:1

瑞典—比利时 0:1

八分之一决赛

瑞士—波兰1:1(点球4:5)

威尔士—北爱尔兰1:0

克罗地亚—葡萄牙0:1(加时)

法国—爱尔兰2:1

德国—斯洛伐克3:0

匈牙利—比利时0:4

意大利—西班牙2:0

英格兰—冰岛1:2

四分之一决赛

波兰—葡萄牙1:1(点球3:5)

威尔士—比利时3:1

德国—意大利1:1(点球6:5)

法国—冰岛5:2

半决赛

葡萄牙—威尔士2:0

德国—法国0:2

决赛

葡萄牙—法国1:0(加时)

俄罗斯与欧盟的石油天然气贸易

斯洛伐克与中国的时差是7个小时。

中国都采用首都北京时间,也就是东八区的时间。斯洛伐克同样采用首都布拉迪斯拉发时间,也就是东一区时间。正常情况下,中国与斯洛伐克的时差为7小时,也就是当中国是中午13点时,斯洛伐克是早起6点。

从每年三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日1:00(格林尼治时间)开始,至十月份最后一个周日 1:00(格林尼治时间)结束,欧洲实行夏令时(除冰岛外),此时斯洛伐克与中国的时差为6小时,也就是当中国是中午13点时,斯洛伐克是早起7点。

两个地区地方时之间的差别称作为时差。各地的标准时间为格林威治时间(G.M.T)加上 (+) 或减去 (-) 时区中所标的小时和分钟数时差。许多国家还采用夏令时(DST), 比如美国每年4月到9月实行夏令时,时间提前一个小时。

时差的计算方法:

两个时区标准时间(即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比如中国是东八区(+8),美国东部是西五区(-5),两地的时差是13小时,北京比纽约要早13个小时;如果是美国实行夏令时的时期,相差12小时。

制裁俄国的有哪些国家?

欧盟是能源消费大国,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能源消费量超过14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消费量的17%。1999~2000年欧盟国家能源供应中的进口比重大约为40%,其中进口石油的比例达到85%,进口天然气达到40%,进口煤炭达到35%。可见,欧盟依赖进口程度非常高,且还有增高的趋势。

俄罗斯原油出口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欧洲是俄罗斯油气出口的传统市场,目前俄罗斯力争保有欧洲天然气27%的份额,占欧盟石油进口的17%,在中东欧则占60%市场份额。目前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道天然气出口国,俄罗斯的油气产品主要是向西出口到欧洲和独联体等28个国家。

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2005年出口量为1561亿立方米,出口收入为6191亿卢布,主要出口到德国(360亿立方米)、意大利(220亿立方米)、土耳其(180亿立方米)、法国(132亿立方米)、匈牙利(90亿立方米)、斯洛伐克(75亿立方米)、捷克(74亿立方米)、波兰(70亿立方米)、奥地利(68亿立方米)和罗马尼亚(50亿立方米),出口到其他欧洲国家为242亿立方米。奥地利、斯洛伐克和波罗的海各国更是几乎完全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2006年,俄罗斯天然气石油公司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达1615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了3.5%,据初步估算,2007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共出口了1480亿~1490亿立方米天然气。2008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天然气出口量将增长4%~5%,对非独联体国家的供应计划为15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

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能源供应商,欧洲1/3的石油来自俄罗斯,石油出口的84%通过管道运输,13%~16%通过铁路运输。俄罗斯原油向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确立了石油出口大国的地位。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在俄罗斯原油出口中排前五位的是荷兰(16.11%)、德国(10.99%)、乌克兰(8.16%)、波兰(7.80%)、意大利(5.73%)。2004年俄罗斯出口到独联体国家的原油为2943.39万吨,占全部石油出口量的12.78%;出口到独联体以外国家的原油为2亿吨,占全俄原油出口的87.22%,其中西北欧方向占45.31%,东欧方向占20.49%。

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石油天然气输出系统也较完善,俄罗斯天然气80%以上供应欧洲市场,天然气管线主要从西西伯利亚出发,经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到达欧洲,年运输能力约1358.4亿立方米。俄罗斯出口欧洲的天然气有90%要经过乌克兰,存在一定的供气安全风险。俄罗斯每年通过乌克兰管道向欧洲出口1120亿立方米天然气,乌克兰收取过境费。乌克兰每年还以优惠价格从俄罗斯购买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但随着“颜色革命”尤先科上台,乌克兰抛弃了俄罗斯投向西方世界,这让把独联体看作其后院的俄罗斯难以忍受,俄罗斯出口到独联体和波罗的海三国的天然气价格较欧洲低,出口欧洲的天然气与国际石油市场挂钩,价格较高。近年,俄罗斯提高了出口到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天然气价格,遂爆发了俄乌天然气之争。格鲁吉亚总统称俄罗斯天然气提价实为对格乌施加影响。俄乌天然气之争实为一场地缘政治之争,虽然尤先科表示绝不挑起与俄罗斯的“天然气战争”,最终以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天然气领域达成协议为结局。

俄乌斗气让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欧盟表示担忧,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能源战”更让欧洲担心不已,欧盟积极采取能源进口多元化的策略。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里海及其沿岸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里海石油蕴藏量约为2000亿桶,仅次于沙特,天然气储量约为14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7%。该地区没有直接出海口,油气主要经由俄罗斯出口到欧美国家。该地区一直是欧美能源争霸较量的前沿,先是美国近年来策动的“颜色革命”,使独联体欧洲地区和中亚地区绝大部分倒向欧美。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近年来,俄罗斯修建了几条绕过乌克兰的管道。俄罗斯更是利用土耳其开辟能源新通道。土耳其是俄罗斯主要能源贸易伙伴,更是俄罗斯能源通向欧洲、中东的桥梁。因此,俄罗斯将考虑修建经土耳其通往欧洲的石油天然气管道,以便向土耳其和欧洲南部提供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更有与土耳其加强电力合作输电到中东伊拉克的想法。土耳其总理认为,经黑海海底、终点在土耳其的安卡拉,全长1213千米,总造价32亿美元,年输气设计能力为160亿立方米的“蓝流”天然气输送管道还有很大潜力,它是对俄土之间经乌克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天然气运输走廊的补充。俄罗斯是土耳其主要天然气供应国,2003年俄罗斯向土耳其出口天然气总量达145亿立方米。1987~2003年,俄罗斯向土耳其出口天然气达1058亿立方米。

欧盟能源外交的主要目标就是确保外部能源供应安全,在此目标下,欧盟发起了与俄罗斯能源对话的倡议。2000年巴黎第六次俄欧首脑峰会上,普京与普罗迪签署了俄欧战略能源伙伴关系协议,定期开展能源对话。欧盟与俄罗斯能源对话的“普罗迪计划”引起世人的关注,俄罗斯-欧盟峰会上能源对话得到肯定。欧盟国家已同俄罗斯建立了战略性能源伙伴关系。俄欧能源合作是在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框架内进行的。2002年俄欧峰会后,在莫斯科成立了俄罗斯欧盟能源技术中心,依靠欧洲技术援助计划,欧盟正在制定跨高加索运输走廊和新独立国家油气管道计划,在黑海-里海地区发展运输和管道交通线。可以说俄罗斯与欧洲能源合作关系是双方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俄罗斯与欧盟能源对话已取得显著效果,欧盟已参与萨哈林2号石油天然气工程,哈里亚卡油田的开发,修建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道、北欧天然气管道、“蓝流”天然气管道,这三条天然气管线将俄罗斯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地与欧洲联成一体,届时俄罗斯对欧洲地区的天然气年输送量将达到近927亿立方米,较目前增长23.6%。俄欧双方还通过能源对话解决了穿越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友谊”管道与亚得里亚石油管网实现一体化的问题,完善了与《产品分割协议》相关的法律法规。2010年北欧天然气输气管道(从俄罗斯沿波罗的海海底,通过德国和荷兰,然后沿北海海底抵英国)建成运行后,欧洲80%的天然气供应将来自俄罗斯。一些人士认为,届时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及公共安全将取决于能源供应者———俄罗斯。由此可见,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程度太高,管道走向太单一,存在进口天然气的政治风险。欧洲人士认为,俄罗斯对欧供气合同的价格与石油价格挂钩,是因为欧洲的天然气市场缺乏竞争,供应方因此在价格决定方面占据优势。

普京上台后,依靠能源出口使经济迅速恢复,依靠能源外交提升了俄罗斯大国地位,不仅如此,还欲利用手中的能源获得垄断霸主地位。为此,俄罗斯积极筹建核工业巨头确保能源垄断。与中东、中亚等油气国家酝酿筹建天然气欧佩克。据初步预计,到2030年,欧盟25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需求将分别达到6.85亿吨和6.3亿吨,其中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将接近90%,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将达80%。目前,俄罗斯能源出口一直稳占其GDP的20%以上和外汇收入的50%~60%,在俄罗斯能源出口创汇中,欧盟又是最重要的来源地。

俄罗斯是全部独联体国家及波罗的海国家天然气的供给者。2005年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天然气出口为766亿立方米,出口收入为1084亿卢布(不包括消费税和进口关税)。主要出口到乌克兰(376亿立方米)、白俄罗斯(198亿立方米)、哈萨克斯坦(40亿立方米)、阿塞拜疆(38亿立方米)、摩尔多瓦(28亿立方米)、拉托维亚(28亿立方米)、亚美尼亚(17亿立方米)、立陶宛(14亿立方米)、格鲁吉亚(14亿立方米)、爱沙尼亚(13亿立方米)和乌兹别克斯坦(3亿立方米)。2007年俄罗斯向独联体国家出口石油3625.5万吨,比上年减少了1.3%。最近俄罗斯宣布将退出与独联体国家签订的石油过境协议,俄罗斯与独联体,一方欲垄断控制;一方欲极力摆脱争取独立,因独联体国家均无出海口,历史上总是依附于某一帝国,历来是大国争斗角逐的场所。目前,俄罗斯又将其牢牢控制在手里。俄罗斯与其他独联体资源国的关系直接关乎欧洲的能源供给,乃至欧洲的经济命脉。因此,双方争夺独联体的争斗还将继续下去,俄罗斯与欧盟这两个资源国与进口国的关系,既有合作又有斗争,它们之间各以自身利益为重,俄罗斯欲利用手中的能源取得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甚至,欲垄断控制进口国的政治经济命脉。欧盟作为世界上政治经济重要一极,肯定会与俄罗斯周旋,积极发展与其他独联体资源国的关系,争取能源进口多元化。

斯洛伐克人口和面积多大?

制裁俄罗斯的国家有: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荷兰、法国、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典、芬兰。

塞浦路斯、克罗地亚、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日本、(中立国)瑞士。

制裁

对犯罪行为的强力约束,集体对集体,集体对个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集体(例子:如执法者/哲人/英雄/侠等对犯罪行为的处罚)。

双音词,基本含义为用强力管束并处罚,英文为sanction。在古文中也有剪裁的式样、文章的体裁之意。在现代政治学的意义中,制裁指针对某一国所采取的强制行动。

当年苏联为啥非要吞并波罗的海三国?

斯洛伐克面积为49037平方公里,人口为545万人,斯洛伐克族占81.5%,匈牙利族占8.3%,罗姆族(吉卜赛人)占2%,其余为捷克族、卢塞尼亚族、乌克兰族、德意志族、波兰族、俄罗斯族等。官方语言为斯洛伐克语。居民大多(约62%)信奉罗马天主教。人口密度111人/平方公里。匈牙利族多聚居在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边境处,吉卜赛人多居住于斯洛伐克东部。

斯洛伐克的位置境域

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部内陆、原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东部。属于内陆国,北临波兰,东接乌克兰,南界匈牙利,西南与奥地利接壤,西连捷克。面积为49037平方公里,在欧洲43国位居第27位,与丹麦、瑞士和荷兰的面积相当,东西长428公里,南北宽226公里。

苏联到底为何要入侵阿富汗?

俄国的噬土成性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对靠海且有天然良港的地方更是它觊觎的目标。然而,在苏德战争前,苏联急切地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却不光是噬土,更主要是从自身安全考虑的。因为当时的英法对咄咄逼人的德国采取了绥靖政策,而且试图把德国的侵略目标引向被视为洪水猛兽的红色苏联。斯大林心里明白,德国迟早要进攻苏联。

俄国最早占有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可追溯到彼得大帝时期。西化改革后强盛的俄国,为获得既临海又与己接壤波罗的海出海口和北欧霸权,与瑞典打了二十年的仗。最终,夺得了瑞典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就是今天的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并且统治了两百余年。

直到一战爆发,俄国虽然被称为“欧洲宪兵”,但已外强中干,没等战争结束,就在十月革命中被苏维埃赶下历史舞台。而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鉴于自己国内的情况,急于退出一战,在与德意志帝国媾和后,通过《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把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乌克兰地区割让给了德国。

然而,没过几个月,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并被英法肢解,这样,苏德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自然废止了,而当年苏联割让的波罗的海地区,在英法的操作下,不但没有归还苏联,还独立为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四个国家,除了芬兰,其它三国被称为“波罗的海三国”。

虽然德意志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在一战中土崩瓦解,但是从中脱胎而来的法西斯德国和红色苏联已经崛起,而且种种迹象表明,和平即将打破,大战马上到来。

1938年,德国继吞并了奥地利,又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两国为迎合来势汹汹的德国,就将苏德台地区划给了德国。希特勒的扩张野心和英法的“祸水东引”昭然若揭。

面对如此不利的情势,苏联从自身的安全考虑,逐渐地意识到与自己西北边界连接的波罗的海三国的重要。苏联害怕德国进入这三国,建立反苏的政权,或者被德国占领,自己将陷入被动的局面。如果如此,爱沙尼亚和芬兰湾被德国控制,苏联不仅失去波罗的海出海口,而且圣彼得堡将面临威胁。

1939年3月开始,苏英法三国开始就建立共同安全机制以防范德国进行谈判。期间,苏联多次申明,波罗的海三国应该由苏英法来保证其安全。可是英法两国根本就没有扩大保护国范围的意思,也没把苏联对波罗的海三国的要求当回事,而为祸水东引,英法对德国在中欧和东欧的强势扩张采取了一味放任绥靖的政策。

鉴于这种情况,为维护自己的战略安全,苏联就通过外交途径警告波罗的海三国,苏联不能容忍其他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在三国的领土或港口存在。一旦上述情况,苏联将出兵。同时在三国边境炫耀武力进行威慑。还试图获得三国的驻军权利。

然而,波罗的海三国与沙俄有过两百多年十分不愉快的过往,所以对苏联也没有什么好感,这样苏联采取的措施却起到了反作用。其一,面对苏联警告和武力威胁,波罗的海三国竟然请求德国在苏联对其武力入侵时能给予帮助。其二,波罗的海三国强烈请求英法不同意苏联保护它们。

英法德的盘算,让苏联更加警觉。英法为了祸水东引,对苏联提出保护波罗的海三国的问题上一直不表态。所以,苏联在没有英法支持的情况下,也不敢轻易对三国有什么过激的行动,因为怕德国出兵干涉。

其实,希特勒早就定下了先英法后苏联的战略决心,这个时候并不想与苏联发生正面碰撞,在闪击波兰之前,希特勒多次要求与苏联谈判签约,斯大林权衡利弊后,于1939年9月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中,就确定了把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并共商瓜分波兰。瓜分完波兰之后,又订立了《苏德友好边界条约》,把立陶宛划入苏联势力范围。

这样,苏联暂时化解英法的祸水东引,解除了德国的威胁,但斯大林心中清楚,和平是暂时的,双方必有一战。所以,要尽快控制波罗的海三国,以确保自己北部门户的安全。

所以在这之后,苏联利用“波兰潜艇事件”,签订《苏爱互助条约》,获得了在爱沙尼亚驻军和建设军事基地的权力。此后,苏联就通过类似的手段,分别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签订互助条约,就正式把波罗的海三国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1940年,德国横扫整个西欧后,使得斯大林意识到,波罗的海三国光纳入势力范围还不足以抵抗德国将来的侵略,必须并入苏联。于是,使用各种手段,解散现政府改由苏联支持***执政,扶持亲苏的新政府,最终,波罗的海三国都由亲苏政府的掌权,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

斯拉夫国家有哪些

苏联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开启了长达十年的阿富汗战争,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也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甚至也是苏联在最后走向崩溃的原因之一。

那么苏联为何要入侵阿富汗呢?第一,苏联在勃日列涅夫的领导下进行强势扩张,入侵阿富汗只是其霸权主义的一个表现而已。第二,阿富汗在阿明的带领下有投奔美国的意图,这对苏联来说是非常危险的。第三,苏联认为可以轻而易举的取得胜利,实现战略目标。

第一个原因

苏联在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采取是战略进攻,大国沙文主义逐渐演变成霸权主义。不仅仅是阿富汗,苏联还对自己的小兄弟捷克斯洛伐克出兵教训了一下。可以说在这一阶段,苏联是非常猖狂的,就连美国也很被动。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领导层会变得盲目的自大,甚至目空一切,所以一些明明能够是代理人之间的战争,苏联会无限放大。为了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苏联必须牢牢控制中亚枢纽,这也是从沙俄时代就已经在频繁努力的目标之一了。

第二个原因

阿富汗在冷战时期并不稳定。虽说之前亲苏派塔拉基在苏联的策动下发动了政变。但并不稳定,他也被反对派阿明给暗杀了。而阿明这个人是亲美派,不但不买苏联的帐,还坚持要苏联召回大使。这对苏联来说是很危险的,危险不在阿明,而是一旦阿富汗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苏联就悔之晚矣了。

如果这样的话,就不仅仅是苏联实现不了南下印度洋的战略了,自己的国家安全都是问题了。阿富汗和苏联接壤,关系苏联的边疆稳定和安全,苏联是不会看到这种情况出现的。

第三个原因

苏联可没有想过这场战争要打十年左右,而且自己还是灰头灰脸的回来。在苏联的设想里,这场战争会在很短的时间里结束,甚至国际社会都反应不过来。事实上,仅用了两天时间,苏联就控制了阿富汗政府核心部门,并将阿明击毙,扶持卡尔迈勒傀儡政权。

但没有想到的是阿富汗的反抗异常的坚决,这是苏联没有想到的,这导致战争的时间无限期的延长了。这么一来,对苏联是极其不利的。

斯拉夫国家有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共和国、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共和国。

1、俄罗斯:俄罗斯人属斯拉夫种族,斯拉夫种族的根源最早可上溯到远古时期。而斯拉夫种族的重要一支东斯拉夫人诞生在乌克兰境内著名的第聂伯河沿岸。第聂伯河的一条支流名为罗斯河,在这里居住着东斯拉夫人的一个部族——俄罗斯人。

2、乌克兰:5世纪左右,在第聂伯河和德涅斯特河与多瑙河下游西南部之间以及与北顿涅茨之间,有一支东斯拉夫人,有强大的军事组织,曾进行过反对拜占庭和阿瓦尔人的战争。由于显贵氏族和部落占领了大片土地,役使战俘和穷人为其劳动,导致东斯拉夫人的原始社会制度解体,并形成了具有早期国家性质的东斯拉夫人的部落联盟。

3、波兰共和国:波兰国家起源于西斯拉夫人中的波兰、维斯瓦、西里西亚、东波美拉尼亚、马佐维亚等部落的联盟。

4、捷克共和国:公元6世纪,斯拉夫人开始在此地定居,870年建立波西米亚公国,1002年起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国。

5、斯洛伐克共和国:500年左右斯拉夫人的祖先来到这里,5-6世纪,西斯拉夫人在斯洛伐克定居。斯洛伐克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传统,是斯拉夫民族的一部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