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人如何评价贝隆夫人,阿根廷 贝隆夫人
1.贝隆夫人为什么被鞭尸
2.贝隆夫人
3.<贝隆夫人>这部**能够反应真正的贝隆夫人么?
4.请教大家,关于**《庇隆夫人》?
5.她究竟是灰姑娘,圣女,还是「神奇女侠」
6.贝隆夫人详细生平
三位贝隆夫人指的是阿根廷前总统胡安·多明戈·贝隆的三任妻子。
1929年1月5日,胡安·多明戈·贝隆与奥莱利亚·提宗结婚,13年后奥莱利亚死于子宫癌。其在政治上也默默无闻,鲜为人知。
1945年贝隆与艾薇塔·裴隆(即著名的贝隆夫人)结婚。艾薇塔被阿根廷人称为“国母”,在阿根廷享有极高的声望,因支持贝隆执行有利于改善底层人民生活的政策,成为“穷人的旗手”。艾薇塔于1952年死于子宫癌(一说白血病),年仅33岁。(关于她的介绍可见://.wikilib/wiki?title=%E4%BC%8A%E5%A8%83%C2%B7%E8%A3%B4%E9%9A%86&variant=zh-cn)
第三任妻子是伊萨贝尔·马丁内斯·德·贝隆,14年7月1日胡安逝世后由时任副总统的她接任总统,就职时43岁,成为阿根廷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她于16年3月被魏地拉为首的由三军司令组成的军人执政委员会推翻,被软禁在家,她被监禁至18年,1981年流亡西班牙。1983年,军人统治结束,民主允许他回国,同年她返回阿根廷。1985年辞去正义党,退出政治。之后居住在西班牙。2006年11月阿根廷法官对她发布了一份国际通缉令,称她在担任阿根廷总统期间了多名持不同政见者。2007年1月12日她在马德里逮捕。
贝隆夫人为什么被鞭尸
伊娃·裴隆(全名María Evita Duarte de Perón,也译作贝隆夫人或艾薇塔,1919年5月7日出生于阿根廷Los Toldos村,1952年7月26日逝世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第一夫人,阿根廷前总统胡安·多明戈·裴隆(Juan Domingo Perón)的第二位妻子。
幼年经历
伊娃·裴隆(Eva Perón)的母亲是一个未婚裁缝,她与当地的一个农夫有五个私生子女,伊娃是其中之一。15岁那年,她来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并在这里开始她的演艺生涯。并且在这里最终遇到了她的丈夫胡安·裴隆。两人相处不久后就于1945年结婚。
在1946年阿根廷的总统竞选中伊娃·裴隆极力支持她的丈夫,在她每周播出的广播节目中她号召穷人选举胡安。虽然她的演员生涯为她带来了不少财富,但她一直强调她出身穷苦来显示她与下层阶级的团结。由于她的出身和她对他们的同情,伊娃认为她是理所当然的“无衫者”(descamisados,这是一个支持胡安的团体的名字)的领袖。
在1946年裴隆当选为阿根廷总统后,她也很快的提高了在政界的地位,出任劳工部部长,并成立了伊娃·裴隆基金会,用以救助贫困。到1949年,她已经成为当时阿根廷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第一夫人
她成为一个崇拜的中心,她的照片和名字到处都出现。虽然她非常出名,也非常有权,她很注意不让自己掩盖她丈夫的名声。虽然她在许多地方是中的决定性人物,她一直说她的决定是从胡安·裴隆的智慧中获得的。但两人的私生活却相当紧张。他们没有孩子,这导致了一些关于他们是否有性生活的议论。
阿根廷的工人阶级崇拜她,但富有的、亲英国的高层阶级对她恨之入骨。他们鄙视她的出身,批评她早年的浪荡生涯。许多人认为作为一个妇女她在政坛上的角色太高了。同时伊娃也很仇恨这些高层阶级的人物。有时这种仇恨也表现为对政敌的迫害和对报纸的封禁。
1950年她周游欧洲并与许多国家首脑(包括西班牙的富兰克西斯科·佛朗哥)会晤。其目的是在战後为阿根廷做广告。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後裴隆的阿根廷越来越被其它国家看做是法西斯主义国家了。
1951年她被提名阿根廷的副总统。1951年8月22日那天,她拒绝了她的任命,那时她已经知道自己的病情。但聚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人群并未放弃,在他们的坚持下,伊娃接受了任命,她说:“人民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但在8月31日,她再次拒绝。声称:“只是辞去职务,但仍旧会为了我们的事业而抗争、而奋斗。”
陨落
伊娃·裴隆在33岁时便因子宫癌去世。她的遗体被保存并陈列在一个纪念馆中。1955年胡安·裴隆被一次军事推翻后,她的尸体首先被送往意大利米兰,16年后被移到西班牙。13年胡安·裴隆重返阿根廷再任总统。14年他逝世时,伊娃的遗尸被运回阿根廷并被短时间陈列在她丈夫的遗体旁。此后她被安葬在她父亲家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墓中。
她的一生,在英国音乐剧《贝隆夫人》中得到再现,后又被改编为**和连续剧,在被改编成的**中,美国歌星麦当娜饰演的《Evita》是一部广为人知的作品。
贝隆夫人
因为贝隆低维度的扶助穷人打击富人的政策导致贝隆夫人死后被鞭尸,几次从墓中挖出,最后压在几层钢板下才算结束。
她成为第一夫人之后便创建了穷人求助中心,以及基金会,专门为穷人办实事。也正因为如此,阿根廷的人民都知道,艾薇塔是一位值得他们托付信任的人,他们尊重她、崇拜她、更加爱戴她。艾薇塔在死后也经历了上流社会为人不耻地对待:将她进行了防腐处理的尸体从总工会大楼偷出,然后进行鞭打。
贝隆49岁,而艾薇塔才25岁:
她们的身份相差太远,所以她们的爱情让整个阿根廷为之震惊。好在贝隆并没有被打扰,真的娶了艾薇塔。这是艾薇塔自己也没有想到的,但她有野心,也有毅力,与贝隆成婚之后,她便开始为丈夫的晋升总统而努力了。
<贝隆夫人>这部**能够反应真正的贝隆夫人么?
正如**里贝隆夫人在临死前所说的,她没有白活这一生
即使她离世时还是那么美丽,那么年轻
她的一生大致应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遇见贝隆之前的她,任性放荡
之后则是作为人民精神领袖般的存在,她所作的表现了勇敢、美丽、自信、坚定、智慧……
尤其是那首《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优美之至,因为她自己的出身,她心甘情愿的为劳苦大众奔波,为了解决底层人民的生活,提高教育,改善民生等等等等,也行在当时看来的确有所成效,但这些依旧不能长期根本的解决由来已久的问题,者只是做了相当可观的改善,但正是因为她为此所付出的,才收获了人民满满的爱戴。
这是源于她的人格与个人魅力所致。
于是阿根廷会为你而哭泣,并且到永远。
正如歌词中所表达的爱与忠诚是那样的浓烈!宛如一个热恋中的少女在对自己倾心的恋人喃喃耳语。
我像一个虔诚的教徒,去寻找这优美的歌声背后的故事,终于在阿根廷苦难深重的历史中发现了一个女性,她的名字叫艾薇塔,又称伊娃·贝隆。
请教大家,关于**《庇隆夫人》?
我个人觉得还是很能反映真实人物的,毕竟当时影片公映时,连阿根廷本国人都给予满意的评价。
贝隆夫人,伊娃·裴隆全名María Eva Duarte de Perón,1919年5月7日出生于阿根廷Los Toldos村,1952年7月26日逝世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第一夫人,阿根廷总统胡安·裴隆(Juan Perón)的第二位妻子。
她的一生,在英国音乐剧《贝隆夫人》中得到再现,后又被改编为**和连续剧。
以下是一份贝隆夫人的**及人物简介:转载于://cul.sohu/20041129/n2232371.shtml
她究竟是灰姑娘,圣女,还是「神奇女侠」
**;贝隆夫人
原名;Evita
又名: 艾维塔 /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 贝隆夫人 / 庇隆夫人
导演: 艾伦 帕克 (Alan Parker)
主演: Madonna, Antonio Banderas, Jonathan Pryce, Jimmy Nail, Juan Peron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年度: 1996
影片描述
艾薇塔,这位的女士在阿根廷人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她出生贫寒,但对未来充满憧憬,在那个时代,为此她得付出许多代价。在她年仅十五岁时,就跟一个抒情歌手跑到首都,但歌手已婚,她只有流落街头成了一名舞女。
但具有美丽容颜的她,很快在一个摄影师的镜头下成名,从此辗转在富人和官员中,直到她遇到贝隆上校——一个声望上升的军官,她才脱颖而出,成为耀眼的政治明星。她的一生是的一生,既深受人民爱戴,被称为“穷人的旗手”,也被富人们称为“不择手段的女人”。人们忘不了她对社会、劳工、教育所做出的贡献。其悲剧性的早逝(年仅33岁),令人惋惜。她曾哀感“永远也不会被理解”,其实,阿根廷人民对她的缅怀是很深的,毕竟,她悲惨的过去,不是她本人的过错。
如果她处的时代是一个公平、富足的时代,象她一样天真无邪的女孩就不必为生存而做不愿做的事,而能选择她所喜爱的生活方式。
==================
真有其人,直得一提的是她的故事并没随着她的逝去而结束......
阿根廷前第一夫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之一。爱娃于1952年7月死于癌症。她吩咐自己的指甲师在她死后用透明的清漆替代她的红色指甲油。数百万痛不欲生的阿根廷人瞻仰了她的遗体,随后尸体被送往劳动部,防腐大师佩德罗阿拉博士将她的尸体浸入醋酸盐和硝酸盐溶液,随后将蜡慢慢注入她的体内,贝隆夫人从此成为有史以来最独特的木乃伊。1955年,胡安贝隆总统被推翻后逃之夭夭,丢下了妻子的木乃伊。新割掉了木乃伊的左耳和指尖(表面上是为了检查指纹,其实更可能是为了留下纪念)以确定她是否是蜡人,之后阿根廷用船将木乃伊运往意大利,那里的梵蒂冈将她埋葬在米兰公墓内,墓碑上写着“玛丽亚麦姬”。
阿根廷人强烈要求能继续瞻仰她的遗体,因此她的尸体在十五年后又被挖了出来。当棺材打开时,爱娃仍保存得非常完好,挖墓人惊慌地大叫:“奇迹呀!奇迹呀!”,然后吓得仓皇逃走。爱娃的木乃伊被运往西班牙马德里,当年胡安曾流落于此。当他在阿根廷重掌大权时,他将爱娃的木乃伊留在了欧洲。14年胡安贝隆死后,爱娃的遗体又回到了阿根廷,安放在她丈夫的身边供国民瞻仰。她的遗体仍存放在原来的银制水晶盖棺材中,看上去就和二十年前一模一样。最后,爱娃被葬在雷克莱塔公墓中的杜瓦蒂家族墓地,深埋于七点三米厚的混凝土下,直到现在。
贝隆夫人详细生平
她是《阿根廷别为我哭泣》里的那个 “我”,是王子眼中的 “灰姑娘”,是穷人眼里的 “神奇女侠”。不过,她也是学者眼中阿根廷经济衰退的 “罪魁”。贝隆夫人究竟是谁?“身着昂贵的衣服和珠宝是有意为之,因为那显示了阿根廷穷人在贝隆将军领导下能够和我一样拥有那些东西。”——艾薇塔 · 杜阿尔特 · 德 · 贝隆
布宜诺斯艾利斯意为 “好天气”,却也有阴沉脸的时候,空气中的水分子凝结成的薄雾潮湿阴冷。不过,雾天参观墓地却非常恰当。即便氛围诡异,还是不少人聚集在市中心贵族墓地杜阿尔特家族墓穴门口,带着猎奇的心态观看与这个家族关系并不算太大的一位女性逝者的墓牌。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 “贝隆夫人” 艾薇塔。
随着 16 年那首《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发布,以及随后全球热卖的音乐剧,艾薇塔早已成为流行符号,甚至和切 · 格瓦拉一样成为阿根廷旅游纪念品上常见的头像。在真实世界里,贝隆夫人和阿根廷人发生了怎样的互动呢?
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内艾薇塔涂鸦
“灰姑娘坐上了南瓜车”
艾薇塔死后的遭遇颇有悲剧色彩:原本 “列宁待遇” 的尸首神秘消失,十几年后在意大利一个陌生名字的墓碑下重建天日;随后尸首送还给身在西班牙的丈夫,最终却没有合葬,而是分居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市两地,遥遥相望。
1919 年出生的艾薇塔是私生女。上层地主家庭的父亲抛弃原配,与艾薇塔的妈妈、一个马车夫的女儿生活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几百公里外的小镇。没几年,父亲撒手人寰,艾薇塔 15 岁就独身一人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打拼,在不少剧院和**公司做演员打零工。
艾薇塔在大城市的第九个年头,一场军事推翻。由于军插手宣传事业,当时在广播业逐渐展露头角的艾薇塔认识了不少来自军的官员,其中有一位胡安 · 贝隆。
1945 年,在军中地位越来越巩固的贝隆意外被推翻,身为副总统、劳工部长和国防部长的贝隆惨遭流放。没几天后,成千上万被贝隆称为 “无上装者” 的底层工人聚集在总统府前的五月广场,巨大的压力令者屈服,贝隆得以重新出山。随后,贝隆和艾薇塔结合,来自小镇的 “灰姑娘” 成了 “第一夫人”。
关于那段故事情节,免不了有些争议。有人说,贝隆的两个政治盟友在后组阁的僵局中成功操纵政治,让贝隆出山;也有人(包括艾薇塔自己)表示,是她动员了那些 “无上装者”,导演了五月广场那场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
第二种说法并非没有根据。当时,工商业得到初步发展的阿根廷面临新的社会矛盾。传统农场主组成的富裕阶级占据了阿根廷大量的财富;而偏远地区的穷人大量云集到首都成为产业工人。这些穷人渴望财富重新分配,渴望成功。这时,艾薇塔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同样来自底层,体会过同样的疾苦。对了,她还是那样美艳动人、充满魅力。
布宜诺斯艾利斯雷科塔墓地中的杜阿尔特家族墓地摆满献给艾薇塔的花
艾薇塔是贝隆的 “一条大腿”
当上 “第一夫人” 后,艾薇塔做了很多事情,成为阿根廷耀眼的明星,乃至于后世的记录者说:“在那段婚姻里,她才是那个男人,他才是那个女人。”
艾薇塔成为工会的实际领导者。她一方面推动制定劳工政策,另一方面通过由数百万人组成的劳工组织监督。或许艾薇塔很难吸引自己生父所属的上层社会注意,但工人们却对她倾注热情。她走访车间嘘寒问暖,每周定时接待工人诉苦,广施钱粮。这种方式甚至成了贝隆与底层民众沟通的主要方式。
事实上,被传统农场主阶层视作敌人的贝隆有两个支柱,一为军方、二为工人。换句话说,艾薇塔就是贝隆的 “一条大腿”。
当然,成为 “大腿” 也意味着不得不走 “脏路”。她成功排挤了工会原来的***,在重要岗位上安插自己信任的新人。例如,曾经贝隆曾居住公寓的看门人,虽然算不上工人,却成为工会秘书长。
艾薇塔博物馆中她与工人合影的照片
艾薇塔从阿根廷 “阔太太们” 和教会手中接管了慈善事业。她主持兴建养老院孤儿院、建设医院、赈济灾区。虽然反对派指责新建医院做不了手术、儿童村缺乏设施,但穷人们还是把艾薇塔视作保护人,在她刚去世时,甚至把她视作圣人,在内陆还有人修建神庙纪念她。
你还可以说,艾薇塔是个 “女性主义者”,在病榻上投出阿根廷女性第一张选票。她的确引导了女性获得投票权的运动,成为妇女党派的。她一方面呼吁女性经济独立,另一方面又呼吁她们坚守家庭角色。女性政治参与当然是社会的进步,这也意味着贝隆在 1951 年选举中几乎获得了全部 200 多万张女性选票。
对于贝隆来说,艾薇塔不仅仅是妻子,更是政治盟友,是民粹与底层民众交流最有效的管道。当然,艾薇塔也因此成为贝隆最大的心病。
爱 “第一夫人”,还是爱 “第一家庭”
“好天气城” 植物园和动物园交接的那个街区,一栋古典建筑在 2002 年成为艾薇塔博物馆。在这里循环播放的影像资料中,艾薇塔遗体回归阿根廷、接受大量民众吊唁怀念的场景令人动容。
艾薇塔死后,贝隆做了一件事情:把艾薇塔身上的那些头衔安到自己头上。这看起来无可厚非,却成了贝隆几年后被推翻的导火索。学者分析,贝隆最担心的是狂热支持者爱的是艾薇塔,而不是贝隆,因此他不信任追随艾薇塔的那些人,其中就包括那个曾经给自己公寓看门、深深爱慕艾薇塔的工会秘书长。
艾薇塔博物馆中她乘坐火车向民众招手的照片
跳出当时的狂热,也不管艾薇塔那些真不明、褒贬不一的生平。她一定是一个拥有克里斯马的政治人物。政治学视野下的艾薇塔拥有两种不同的支持者。一类是为艾薇塔个人魅力折服,从而去仰慕她的超人品格、把她视为领导者的人;而另一类真实那些会把对她的爱慕附加到一个或一种运动上的人。
在第一种支持者眼中,贝隆永远达不到艾薇塔的地位。不少贝隆主义者因艾薇塔的个人魅力而来,对贝隆的支持也因为艾薇塔之死而渐渐消退。1954 年,贝隆下令暂停修建艾薇塔的陵墓,即是为了打破对艾薇塔的政治狂热,因为这种狂热已经对贝隆支持率开始起负作用。
在第二种支持者眼中,对艾薇塔的热情可以延伸到贝隆身上。在贝隆流放后,不少人坚持在 1957 年、1960 年和 1963 年选举中投空白票以示对贝隆主义的支持,这就显示了一部分艾薇塔的支持者继续坚守对曾经 “第一家庭” 的忠诚。
马克斯 · 韦伯曾经在论著中表示,政治人物的克里斯马很难传递给身边的其他人,或是继承者。艾薇塔活着时,曾经做过类似的努力,她在不少地方都宣扬自己对贝隆的服从和依恋,甚至把贝隆和耶稣相提并论。从结果来看,贝隆的魅力远没有自己妻子来得那么强烈、那么势不可挡。
现实点吧,“神奇女侠”
艾薇塔的一生充满了戏剧化的情节,而在学者眼中,戏剧化恰恰正是推动形成大众文化和民粹主义的重要源泉。凭借这种特点,艾薇塔那本自传《我的使命》还频频被引用;阿根廷粉红色的总统府阳台上似乎一直有她的影子在勾留;每次阿根廷足球队输球时也总有一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在球场上空悲怆地回荡。
然而,对那些美好的故事的憧憬,对史诗般的形象的迷恋,就像一针的充满青春和的精神***,不过是人类一种朴素单纯又偏执的情感罢了。而那个美好的 “贝隆时代”,或者干脆说是 “艾薇塔时代”,给阿根廷究竟带来了什么呢?
艾薇塔生前穿着的华丽服饰
1952 年,艾薇塔还没有去世,距离贝隆倒台还有几年时间。英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出版的一份学术刊物就预言,在经济重回繁荣轨道前,阿根廷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境遇将不那么令人愉快。
贝隆上台的背景是阿根廷从农业到工商业发展转型的时刻,通货膨胀一直在增长,大量底层民众期待的是获得食物和提高工资。作为一个军人,贝隆除了艾薇塔代表的底层民众这一条 “大腿” 外,还有军方至关重要的支持。为了巩固军方的支持,贝隆只能不断给予军方和警察力量前所未有的优厚待遇。缺乏经济管理经验的新官员鼓动贝隆用继续拉高通货膨胀的方法获得财富维持统治。
事实上,贝隆身边不是没有懂经济的人。一位资深经济顾问当时极力反对向英国购买铁路,但这位顾问对艾薇塔持有敌对态度,不得已被迫辞职。之后,仅有相当于 60 亿比索外汇储备的阿根廷花了 25 亿比索做成了这笔铁路买卖。
当年的分析人士不客气地说,艾薇塔介入政务,很可能给了丈夫不少专业人士不会做出的建议。通货膨胀让贝隆五年经济发展没有取得太大成效,再加上干旱,处在富饶农业区的布宜诺斯艾丽斯居然出现了食品短缺。
这似乎不是我们印象中美好的艾薇塔,不是那么当年阿根廷人心中天降的 “神奇女侠”。回归现实主义后发现,原来拉美哪有那么多魔幻。
分类: /明星 >> 选秀活动
解析:
伊娃·裴隆(全名María Eva Duarte de Perón,也译作贝隆夫人,1919年5月7日出生于阿根廷Los Toldos村,1952年7月26日逝世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第一夫人,阿根廷总统胡安·裴隆(Juan Perón)的第二位妻子。
伊娃·裴隆的母亲是一个未婚厨师,她与当地的一个农夫有五个私生子女,伊娃是其中之一。15岁那年,她来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并在这里开始她的演艺生涯。 并且在这里最终遇到了她的丈夫胡安·裴隆。两人相处不久后就于1945年结婚。
在1946年阿根廷的总统竞选中伊娃·裴隆极力支持她的丈夫,在她每周播出的广播节目中她号召穷人选举胡安。虽然她的演员生涯为她带来了不少财富,但她一直强调她出身穷苦来显示她与下层阶级的团结。由于她的出生和她对他们的同情,伊娃认为她是理所当然的“无衫者”(descamisados,这是一个支持胡安的团体的名字)的领袖。
在1946年裴隆当选为阿根廷总统后,她也很快的提高了在政界的地位,出任劳工部部长,并成立了伊娃·裴隆基金会,用以救助贫困。到1949年,她已经成为当时阿根廷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她成为一个崇拜的中心,她的照片和名字到处都出现。虽然她非常出名,也非常有权,她很注意不让自己掩盖她丈夫的名声。虽然她在许多地方是 *** 中的决定性人物,她一直说她的决定是从胡安·裴隆的智慧中获得的。但两人的私生活却相当紧张。他们没有孩子,这导致了一些关于他们是否有性生活的议论。
阿根廷的工人阶级崇拜她,但富有的、亲英国的高层阶级对她恨之入骨。他们鄙视她的出生,批评她早年的浪荡生涯。许多人认为作为一个妇女她在政坛上的角色太高了。同时伊娃也很仇恨这些高层阶级的人物。有时这种仇恨也表现为对政敌的迫害和对报纸的封禁。
1950年她周游欧洲并与许多国家首脑(包括西班牙的富兰克西斯科·佛朗哥)会晤。其目的是在战后为阿根廷做广告。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裴隆的阿根廷越来越被其它国家看做是法西斯主义国家了。
1951年她试图竞选阿根廷的副总统。这一行为令阿根廷的军事首脑十分不满,最终胡安·裴隆迫于压力撤销了伊娃·裴隆的提名。
伊娃·裴隆在33岁时便因子宫癌去世。她的遗体被保存并陈列在一个纪念馆中。1955年胡安·裴隆被一次军事推翻后她的尸体首先被飞往意大利米兰,16年后被移到西班牙。13年胡安·裴隆重返阿根廷再任总统,14年他逝世,伊娃的遗尸被运回阿根廷并被短时间陈列在她丈夫的遗体旁。此后她被安葬在她父亲家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墓中。
她的一生,在英国音乐剧《贝隆夫人》中得到再现,后又被改编为**和连续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